俄罗斯总统普京近期关于深化中俄远东合作的承诺,开放海参崴港打破百年地缘格局,标志着两国在东北亚地区的战略协作进入新阶段。
物流效率提升30%,北极能源项目加速推进,人民币结算占比达23%,构建非西方主导的欧亚合作新范式。
海参崴,这个名字源自满语,意为“海边的小渔村”。早在唐朝时期,这里就是渤海国的领土,此后历经宋、元、明等朝代,海参崴一直是中国东北边疆的重要城镇,见证着华夏文明的发展与传承。到了清朝,它更是作为东北边陲的战略要地,在维护国家领土完整和边疆稳定方面发挥着重要作用。这里不仅拥有丰富的自然资源,渔业、林业资源得天独厚,而且地理位置极为关键,是连接东北亚地区的交通枢纽,扼守着日本海的咽喉要道,对中国在东北亚地区的政治、经济和军事活动意义重大。
在清朝初期,康熙年间就已经被俄国盯上了,但是当时的清朝实力强大,康熙和沙俄签订了一份《尼布楚条约》,这份条约明确规定了海参崴属于清朝领地。
然而,近代中国的命运急转直下。1840年,鸦片战争的炮火轰开了中国的大门,西方列强蜂拥而至,腐朽的清政府在列强的侵略下节节败退,被迫签订了一系列丧权辱国的不平等条约,国家主权和领土完整遭受了严重的损害。
然而,19世纪中叶,清朝内忧外患,沙俄趁火打劫!
1858年,沙俄逼迫清政府签订《瑷珲条约》,强行割走黑龙江以北60万平方公里土地;1860年,又通过《北京条约》,夺走乌苏里江以东40万平方公里,其中就包括海参崴。
沙俄占领海参崴后,为了彻底同化这片土地,采取了一系列残酷的“俄化”措施。他们更改地名,将海参崴改名为符拉迪沃斯托克,意为“统治东方”,其侵略野心昭然若揭。同时,大量移民俄罗斯人到该地,改变当地的人口结构,还对当地的中国原住民进行了残酷迫害,驱赶、屠杀华人华侨,试图从文化、人口等各个方面抹去中国在这片土地上的痕迹。在沙俄的统治下,海参崴逐渐失去了原本的中国风貌,被深深地打上了俄罗斯的烙印,成为了中国人心中难以愈合的伤痛。
从此,这座中国东北的“海上明珠”,被沙俄改名为“符拉迪沃斯托克”(意为“征服东方”),成为俄罗斯在远东的军事和贸易重镇。
一战前夕,海参崴的华人数量达到20万,占俄罗斯远东地区总人口的15%
华人的存在促进了当地经济发展,同时苏联在此建立了军事基地,进一步凸显了海参崴的战略地位
1932年,苏联在海参崴组建海军,并于1935年命名为太平洋舰队。
随着沙俄政权的更替,苏联逐渐形成,但并未考虑将海参崴归还中国
后来这里陆陆续续被日军试图侵占过,但是苏联最终从日军手里夺了回去。
传闻,二战结束后,中国作为战胜国之一,曾有机会收回被侵占的领土。
中国这边并非束手无策,蒋介石采取了强硬立场,明确警告苏联,若他们不归还海参崴,中国就考虑与西方国家结盟,并且会让西方军队进驻那里。
这一危机对苏联产生了长久的影响。斯大林在雅尔塔会议上,曾提出要把外蒙古划给苏联,目的就是为了在中苏之间建立一个对苏联有利的隔离地带。
要是中国跟西方走近了,那对苏联来说可真是个不小的打击。
苏联最后还是答应在1995年把海参崴还给咱们中国。
在苏联解体之后,作为其继承国,俄罗斯联邦依法继承了符拉迪沃斯托克的行政管辖权,持续维持对海参崴的实际控制。
此地摇身一变,成为了独立的俄罗斯联邦滨海边疆区的核心所在,也就是首府之地,同时还位列远东地区的第二大城市行列,其在各方面所占据的重要地位那是相当明显,无需多言便可知晓。
另外值得一提的是,海参崴向来是以其丰富多元的文化以及民族相互融合的特色而广为人知的。
在这片土地上,居住着诸多不同民族的人们,像乌克兰人、俄罗斯人、朝鲜人以及白俄罗斯人等等。
而对于有人盛传俄罗斯承诺会在1995年将此地归还中国。这完全是个谣言,根本不可信。
新中国成立初期,急需苏联援助,因此在1950年签订新的《中苏友好同盟互助条约》,收回了大连、旅顺,但海参崴问题被搁置。
因此就不存在俄罗斯归还海参崴一说。就算存在,那也有三点理由可以说明不成立。
其一、俄罗斯已经得到诸多利益,吃进肚子里了。
其二、俄罗斯远东地区就海参崴发展最好。让出远东地区最富裕最繁华的地方,除非俄罗斯“气数已尽”,而我国国力很强大。即使是这样,
其三、俄罗斯现在已经为西方所不容,如果没有远东地区作为跳板,俄罗斯会一直被困死。这样的危局俄罗斯不会允许出现。
考虑到西方国家对中俄两国的打压,如果中俄因为领土问题展开激烈冲突,不是正好让西方国家有机会观看这一场面吗?
中国绝不会允许这样的情况出现,因此在2001年,中俄两国签署了《睦邻友好合作条约》,确认了俄罗斯对海参崴的主权。
海参崴的失去,是近代中国积贫积弱的缩影。而它的未能回归,则是大国博弈的现实写照。
历史告诉我们:弱国无外交!但今天的中国已非昔日的清朝,我们不再靠割地求和,而是以实力赢得尊重。
或许,海参崴的主权回归仍遥遥无期,但中国经济影响力的扩张,已让这座港口与东北的发展紧密相连。未来的博弈,未必在领土,而在经济与战略的深层合作。
中俄两国在经济、政治、文化等领域的合作不断深化,取得了丰硕的成果。
近日,普京给中方的“见面礼”里,海参崴这3个字,代表了俄罗斯前所未有的诚意。
在新一轮的中俄高层沟通中,普京当面向中国作出承诺,无论国际局势如何发展,中俄合作不会有变,俄方将继续为中国企业入俄以及使用海参崴港口开绿灯。
各位网友,你们怎么看?欢迎在评论区留下你的观点!
参考资料:
城市大家谈 | 于小琴:俄罗斯远东经济概况及符拉迪沃斯托克发展趋势. . [2024-09-07].
滨海边疆区概况. 中华人民共和国驻符拉迪沃斯托克总领事馆. [2024-09-06].
推荐 | 万里茶道·俄罗斯远东最大的城市——符拉迪沃斯托克. . [2024-09-08].
海参崴. 中国大百科全书网络版. [2024-09-08].
聂丽·米兹、德米特里·安治. 中国人在海参崴. 2016-01: (序二). [2024-09-30].
九大关键词读懂“收复海参崴”. [2024-09-0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