机械轰鸣,吊臂舒展。北外滩91街坊项目工地现场,近300名工人穿梭于深约30米的地下空间。这座未来的480米浦西第一高楼,犹如一条蛰伏的巨龙,即将向天际线发起冲刺。


▲480米新地标施工现场

这“深蹲蓄力”的瞬间,恰是北外滩开发建设五周年的生动注脚。五年来,这片4平方公里的土地以重大工程建设为笔,围绕“三年出形象、五年塑功能、十年基本建成”的目标,勾勒出一幅“上海北外滩、都市新标杆”的实景画卷。

地标集群重塑城市天际线

五年来,北外滩以重大工程为引擎,重塑城市空间格局。2024年11月,480米浦西新地标成功完成底板浇筑,现已进入地下室回筑阶段,预计2030年竣工后,将融合商业、办公、酒店及观光功能,成为全球金融与科创资源的“超级容器”。


▲480米新地标效果图

其周边,友邦金融中心、中垠广场、上海国华金融中心等180米以上的超高层建筑相继封顶,在黄浦江畔串联起错位发展的浦西最美天际线。


▲友邦金融中心


▲中垠广场

交通动脉与生态绿脉协同进化

在摩天楼群拔节生长的同时,北外滩核心区还规划了6公顷中央绿地、50公顷慢行优先区、22公顷无车区和4.5公里空中连廊系统。


▲效果图

目前,二层空中连廊示范段已连通友邦金融中心、北外滩来福士等商业体,植物景观点缀其间,形成一条建筑丛林中的“艺术飘带”。


▲空中连廊示范段

新建路隧道唐山路匝道改造等项目将进一步优化区域交通微循环,形成“地上-地面-地下”三位一体的立体交通网络。而全新改造的北外滩航海公园,与3.4公里滨江岸线共同编织“公园城市”新范式。


▲北外滩航海公园

城市更新有温度

春意盎然,雷士德工学院旧址前的绿地内,繁花盛开。这座近90岁的历史建筑经过“修旧如旧”的改造,蜕变为上海创新创意设计研究院,成为历史文脉与现代创意交融的典范。


▲上海创新创意设计研究院(原雷士德工学院)

历史与现代的共生,正是北外滩的特色。上海华贸中心在打造国内首个高端品牌之家集群的同时,保留了“明星香水厂”旧址等历史建筑,让氤氲百年的香气继续浸润时尚产业。在建住宅项目“碧云·北外滩”,则以“三坊六里”设计保留历史肌理,实现传统里弄韵味与现代居住需求的有机统一。


▲明星香水厂旧址

重大工程的温度,在民生配套中尤为凸显。去年9月,虹口区第二中心小学新校舍启用,其独特的建筑造型和完备的功能配置,为学生们营造出高品质的学习和活动空间。而在建的同济大学附属澄衷高级中学,将进一步优化优质教育拼图。今年3月,上海市中西医结合医院新门诊楼落成,显著提升了区域医疗能级。


▲虹口区第二中心小学新校舍


▲上海市中西医结合医院新门诊楼

机制创新赋能重大工程“加速跑”

北外滩的蝶变,离不开政府服务的革新。虹口区持续深化重大工程项目全生命周期管理,通过专班服务、跨部门协作,创新推出“拿地即公示”“竣工即投用”审批模式。例如,138街坊项目通过风貌保护与审批流程前置,实现“开工水电通”,成为历史保护与开发平衡的典范。而新弘逸品嘉苑项目则通过“验登合一”模式,实现项目“拿地即公示”“竣工即投用”的全流程提速。

数据显示,2024年,全区实现14个重大工程项目开工、10个项目竣工,合计开竣工面积达167.8万平方米。2025年一季度延续良好态势,完成开竣工面积28.09万平方米,实现“季季有开工”建设目标的稳步推进。


站在五周年新起点,北外滩重大工程已从单体突破迈向系统集成。未来,这片土地将继续以“最高标准、最好水平”,努力打造中国式现代化重要展示窗口。

当480米地标最终刺破云层,这不仅是物理高度的突破,更是城市能级跃升的里程碑——在这片持续生长的土地上,每一轮城市更新都在诠释同一个命题:用创新激活历史积淀,用开放拥抱全球资源,让世界通过北外滩的焕新看见中国城市发展的深层脉动。

记者:陈怡

图片:虹口融媒体中心资料图

编辑:陈怡



ad1 webp
ad2 webp
ad1 webp
ad2 web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