又到了一年一度最忙碌的时候。

我知道大家有很多志愿方面的问题想问,但我现在每天都在消消乐,只能尽力而为。至于你问什么是消消乐?消的是这个,努力让消除的速度抵得上增加的速度:

回答问题的顺序上,我首先肯定是解决政策咨询付费家长的问题,其次轮到全部10个中考群里我看到的@了我并且能回答的问题(所以问题最好在群里@我询问),最后才轮到私聊问我的问题。

除了我助手会帮我解决一些基本问题,其他的95%都是我一个人在回答,能回的都会回,但精力实在有限,有的问题真的无法回。所以,你们应该看看下面的建议,掌握区老师的正确打开方式

建议一:善用区老师的免费公开资料,包括深度文章、视频,直播

基本的中考政策和规则问题,首先找区老师视频号、头条号和小红书的政策扫盲系列,今年一共9个。


大多数政策和基本规则问题能在这里找到答案。其中,梯度投档和看懂录取分数线是整个中考核心规则,填志愿前务必搞懂。视频号如下:

基本的规则问题,不涉及任何隐私,完全可以在群里询问,我没有空的时候群里也会有其他家长回答你的,群的作用本身就是互相帮助和抱团取暖,我们群的氛围一直都挺好,大家可以放心。

搞懂了规则后,深度的分析和区老师的建议,则可以翻一翻我的公众号文章和直播回放。本周四会有新一期的直播,欢迎预约:

此外,我的观点主要依赖数据,和比你们稍微丰富一点的经验和敏锐度,常常用分析文章的形式在发布。如果怕错过发布,大家可以星标我公众号。


建议二:问题尽量具体和详尽,越具体越容易得到答案。

反面教材例如:

例1:我一模560分,该怎么填报志愿?

哪个区一模?正常发挥还是失常?你能估到多少分?你对学校有什么要求?民办接受不?要住宿还是不要?……

类似这样没头没尾的,你教我怎么回答?


每天都有很多这种,就在写文章的当下,就有家长这么问我。

excuse me?我还能顺着网线知道你住哪里去给你判断远不远?然后设呢么叫做“太远”,接受程度去到哪里?像这些,任何一个地图软件你一搜就知道路程,用排除法去掉不接受的不就得了,何必用到我呢?

例2:问A校和B校谁更好?

什么叫“好”?没有标准就没有好。相同档次的学校难以片面分个高下,不同档次的学校我倒是可以回答你,但你分数够不够得着更好的那所?填在你志愿的哪个位置又会更合理?这些都不是一句话说得清楚的。

这个问题的延伸,其实还包括对“加工能力”的讨论。加工能力你如何判断?绝不可能是单纯的入口分数线对照高考成绩,因为名额分配、断档和包捞签约等的存在,入口分数线常常不能反映学校真实生源水平,具有一定的欺骗性。

再加上很多学校根本没有“高考成绩”,或者只有一些非常片面甚至有水分的成绩,所以除非有一些学校特别差或者特别好,很多时候“加工能力”其实并不那么能够反映一所学校的好坏,所以有时候我也没法告诉你哪个的“加工能力”更好。

作为一个数学老师,我从来都认为没有可靠数据源能说明问题,那么得到的结论的可靠性就存疑,我会把这个结论在我心中的重要程度大大降低。

例3:保底有推荐吗?

这个和第一个问题其实是类似的。分数接近的10个家庭,可能有10套考虑方案,要么你就直接告诉我你要的,比如“10万以下,硬件漂亮,不要第一年的学校”,那我可以给你几个。你开口直接让我推荐,我又不是你肚子里的虫。

我不知道在你心目中什么是最重要的,不知道你孩子的情况,不知道你的需求,不知道你前后的志愿,不知道你能接受的底线,所以真的很难推荐。推荐一定是建立在了解上的,付费家长我们平常一直在沟通,我知道你想要什么,而陌生家长我很难一对一花时间去了解你的需求。

接下来两期直播,我会有很多时间去讲民办,建议关注。如果你不知道怎么选,最建议的是用排除法,去掉不接受的,剩下能接受的再去通过公众号、开放日、知乎、群等深入了解。

最后举一个正面例子:


比如这位家长,对我提到的【前八+双区龙】的模式不解,然后深入看看又懂了,遂描述的自己的情况向我提问。

我的回答是这样的:


年级第八在这个名额分配里头还是很大机会的,但我的经验告诉我华附省实二中受欢迎几率较大,如果家长只想前八没有明确目标,我会告诉他避开这几个机会更大一些。至于第三批究竟是六中还是五中合适,我也没有办法拿主意。

当你有具体的填报意向的时候,可以具体描述你考的东西,给我你的方案,我会看看有没有不合理的情况,排一排雷。我认为有不合理的地方也许你可以避免,但我肯定无法帮你做决定是选哪一所更好。

就是这样,你的描述越仔细,我越容易作出回答。

还有就是,鸡髀打人牙铰软,我群里的老粉,那些经常留言的, 打赏过的,或者发个小红包的,肯定回起来就积极一些的啦

是不是很多家长不知道,区老师还有小红书?有些不方便发文章的数据或者小道消息,会分享在小红书上,也欢迎关注起来。

ad1 webp
ad2 webp
ad1 webp
ad2 web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