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月18日-7月6日,上海携手西藏在坐落于北京蒙藏学校旧址的中华民族共同体体验馆举办2025年第二期中华优秀文化体验项目。5月13日-18日,青浦区以“家在上海 梦圆青浦”为主题亮相北京,通过“青浦时刻”五大核心板块全景展示城市发展、传承创新与团结奋进的生动实践。一起感受现场亮点→


城市印象:光影里的魅力青浦


陈云纪念馆宣传片首次进京展播,通过珍贵影像回顾青浦籍无产阶级革命家陈云同志的生平事迹,让观众深刻感受“红色基因”与民族团结的精神纽带。


《MEET青浦2025》青浦宣传片,带你从高楼林立的长三角数字干线到碧波万顷的生态湖区,全景式领略青浦“一城两翼”的现代魅力。

科技赋能:传统与创新的跨界秀


百工智造展区,作为青浦“数创新高地”的缩影——来自青浦太敬集团的机器人随音乐精准起舞萌翻全场,呈现了一场科技与人文的跨界碰撞,充分展现智能制造新实力。


以市级非遗项目——“船拳”为灵感,观众现场进行VR体验,佩戴设备即可“沉浸式”学习武术招式,让你足不出户感受水乡船拳“稳如盘石、迅如雷电”的独特魅力。

山海情深:对口协作展现青浦担当


两部纪实影像——《“青”情相系》《沪滇协作,山海情深》全景呈现青浦在产业帮扶、人才支援、民生改善等领域的实践,用真实故事传递协作温度,展现青浦在乡村振兴中的“大城市担当”,见证“中华民族一家亲”的情感共鸣。

匠心手作:沉浸式体验非遗技艺传承


石版印刷是以石版为版材,将图文直接用脂肪性物质书写,描绘在石版之上,或通过照相、转写纸、转写墨等方法,将图文间接转印于石版之上,进行印刷的工艺技术,也是第一种可以让艺术家采用传统方法作画的版画复制术。上海中华印刷博物馆将石版印刷技艺这项青浦区非遗代表性项目带到了体验馆现场。观众亲手操作百年技艺的“复刻密码”,体验石印之美。


土布,在青浦乡间也叫老布,其染织技艺是流行于上海郊区及毗邻江浙地区的全棉手工纺织工艺。土布运用手纺棉纱,借助各种色线,通过图案的多样变化交织出绚丽的几何图形,有着浓郁的江南文化艺术魅力。2011 年被列入上海市级非遗保护名录。来自青浦练塘镇的非遗代表性传承人沈佳慧在现场展示介绍土布染织和制作工艺,并为此次体验馆活动设计了小石榴土布制作,让观众在体验活动中感受经纬交织间的民族工艺之美。


盘扣源自宋代,以布为骨、以线为魂,融合编结、缝塑等技法,制成花鸟、祥云等精巧造型;绒花始于唐代,以蚕丝为材,色泽艳丽,寓意吉祥;麦秆绣则以天然麦秆为原料,以刺绣技法拼贴成画,纹理细腻,质朴自然。青浦区非遗代表性传承人,华福汇创始人冯凡榕向现场观众讲解独幅旗袍之美,并现场教授观众体验盘扣编织、绒花麦秆绣,充满江南雅致风韵的作品受到了现场观众的追捧。


国家级非遗代表性项目“青浦田山歌”以沉浸式音效呈现,吴语唱腔还原水乡农耕场景,聆听“流动的文化遗产”。

味忆流年:味蕾与情怀的双重邂逅


舌尖上的青浦——青浦薄稻米的软糯、练塘茭白干的清甜、菌菇干的鲜香……勾勒出“鱼米之乡”的味觉地图,每一口都是淀山湖滋养的生态馈赠,让“文化盛宴”更具生活气息。


记忆里的老字号——龙虎牌清凉油的薄荷香、“天明”牌桉叶薄荷糖的酥脆口感,唤起几代人关于夏日纳凉、街角烟杂店的集体回忆,老包装里藏着不变的“上海味道”。


此外,来自青浦的元祖食品带来了粽子等以中华传统文化为主题开发的系列糕点,为现场观众提供品尝体验。

此次轮展活动,不仅是文化与科技的展示,更是青浦民族工作的生动缩影,彰显着“中华民族一家亲”的深厚底色。青浦将坚持以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为引领,深入推进“家在上海 梦圆青浦”主题实践活动,用团结之笔描绘“幸福温暖家”的时代画卷。

资料:区委统战部

编辑:朱人杰

责任编辑:郭苗苗(首席)

终审:余民(首席)

转载请注明来自“绿色青浦”官方微信



ad1 webp
ad2 webp
ad1 webp
ad2 web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