降雨又来了,一波接一波发展,并且发展时间还很长,连续3波同步推进,属于超长降雨状态,而在降雨之下,我国还有高温伴随,同时,新一冷空气也将穿插,这是什么意思?
又是降雨,又是高温,又是冷空气?这是不是有点复杂?你还别说,这天气可以说相当复杂。
而且在这样复杂的天气变化之下,还有强对流天气的过程,雷暴大风,冰雹等在区间注意。
所以,这都是相互相的影响,到底如何发展,下面就从高温冷空气说起走。
高温来袭,冷空气穿插——冷热波动明显
的确,我国新一轮的高温来了,并且还非常地凶猛,甚至可以说会达到同期时段的高温极值,首先,我国北方的高温“先锋队”已经到位了,其河北,河南等地均已经出现超过35度以上的高温。
然而,这还未结束,高温范围还在扩大之中,其黄淮,华北等区域也将加入其高温活动,虽然这里面也有冷空气穿插,但冷空气的强度都是“弱”。
在高温发展时间段,有2波冷空气穿插,所以,也会具有一定的波动性发展。
比如石家庄:先升级到超过34度,然后又下滑到27度左右,过后再次冲上32度+高温,然后再次下滑,这就是过山车的气温变化,虽然强度波动只有5度到8度左右的波动,但其冷暖波动状态很明显,相对感受较大。
而在冷暖气流对接之下,还容易出现强对流天气变化过程,这加强了天气变化的复杂性。
按照我国给出综合性趋势来看,多地冲35度以上,2波冷空气穿插,其18时段前,其高温范围较小且多变。
但在19.20时段的时候,其强度扩大,并且还很强,从部分数值数据来看,甚至不排除出现40度左右的高温可能性,大家要警惕了。
然而,很多人也看到了,其北方比南方热一样?为什么没看到南方说得高温?
其实对于南方来说,30度左右的天气也有,但这恰好南方也在这段时间有降雨活动,所以,出现了降雨,主要就降雨在南方发展,就算是有高温,也会超强发展的局面,是难以起来了。
这就是前面为什么说出现降雨,又出现高温,又出现冷空气的原因,其高温,冷空气波动主要在北方,降雨主要在南方。
但在整体过程之中,北方也有,只不过相对较少。
新一轮降雨也来了,预警:下到16日,后面还有3波
随着新一轮高温的发展,新一轮的降雨也来了,南北区域都有,只不过整体北方少,南方多,而且北方的降雨也含有冷空气发展的主要时段。
从降雨的情况来看,我国南北区域的降雨都是同步发展出现,其北方主要在东北方向,其中黑吉辽,河北为主,以10毫米到25毫米区间为主,局部还有大雨,南方主要是集中在西南方向,其云南,贵州等地降雨多一点。
而过后,降雨范围扩大,其长江以南大范围区域都有降雨活动,湖南、贵州、广西,江西等地占据了主要的降雨区域,大雨,暴雨都有,稍微偏北一点在安徽南部,湖北东南部等区域多一点。
而在15日左右,其降雨往南扩大一点,在广东,广西,福建等地也扩展出了雨水,不过,在这一波降雨尾声时段,也就是5月第三波降雨之下的尾声时段,其16、17时段,其北方再次扩展出雨水。
其内蒙古、华北、东北等区域有雨水活动,这也说明在下到16日这一波降雨之下,北方有2波降雨过程,并且是一前一后,其他时间都是集中在南方为主。
这就是第一阶段,而下一阶段,我国权威预警后面还有3波降雨活动,分别在17-19、20-21、23时段前后,西南,江南,华南等地为主,从时间上来说,也基本是属于连续性的,但由于北方降雨穿插,所以给出了分开说明。
然而,整体上来说,接下来的南方降雨是扎堆了,北方整体也不算多,这就是雨水的变化情况。
所以,这也说明了我国中部区域的降雨缓解可能性不大,特别是陕西、河南、甘肃等省份,还要继续等。
反正,这降雨接下来的重点区域预警,就是江南,华南等地为主,暖湿气流相当充沛,推动了降雨的发展。
同时再次强调,我国南北区域这种波动性天气变化强烈,注意强对流天气,基本都是跨南北散打,部分区域的冰雹活动,大家也看到了,这就是突变天气。
海洋区域没什么变化
海洋区域的热带扰动活动并不活跃,并且台风胚胎都没有出来的。
不过,不少人看到EC给出了一些“小扰动线路”指向我国趋势,这个其实也不用担心,从数值数据上来讲,还是保持变化之中,这不是所谓的“台风”来了。
所以,这说明了海洋区域的台风发展还需要一定时间,大家先注意我国的降雨,高温,强对流天气的变化过程,这新一轮的降雨,高温,冷空气都是先后穿插到,这增加了其多变的天气,这就是大概的情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