吐司面包大家都吃过吧

但你听说过

“养生吐司”吗?

在成都就有这样一家

不用烤的面包店

推出了各种“养生吐司”



生椰茯苓拿铁、山药草莓奶酪

菠菜莲子肉松、芡实全麦鸡肉

陈皮橙香、薏米咖松

口味别具一格

简直打中了小编的心趴

并且

采用蒸制工艺药食同源食材

倒要看看

好不好吃

是怎么个事儿



Part 1

认“蒸”养生的

药食同源面包

这家面包店,就是成都中医药大学中医药健康产业技术研究院与温江企业校企合作,创新成果转化的成果——佑贝本草面包家旗舰店



他们的吐司融入了山药、陈皮、茯苓、芡实等药食同源的食材,口味让人耳目一新。

例如,用茯苓做拿铁蒸吐司,茯苓对于脾胃不佳的人群非常友好,每一口都是元气拿铁味;芡实全麦鸡肉蒸吐司,增肌控糖,饱腹感强;薏米咖松蒸吐司,薏苡仁油+70%黑巧,双重加速脂代谢循环……











-左右滑动查看-

“药食同源”,通俗地说,“既是食品又是药品”。目前,国家公布的药食同源名单中共有106种,它们既具有食品的营养价值,又具有药品的诊疗价值。——成都市卫健委副主任黄友静

“蒸制为上,以避火毒”,这家店还将蒸制工艺运用到面包的制作中。佑贝本草蒸面包创始人郭丽氚说,蒸制工艺可以最大化地保留食材本身的营养、水分、色彩和优质蛋白。





“养生面包”让传统中医食疗理念以更便捷、普适的方式走进日常生活,体现了中医药“治未病”的智慧与现代消费方式的有机融合。

Part 2

成都对中医文化的开发

已达到next level

在成都,这种“中医药食同源”消费场景还有很多,这届年轻人纷纷加入“养生局”,整起活儿来简直没瓶颈。

成都中医药大学的毕业生李庭舟,与学校6名“同道中人”一拍即合,从川渝人爱吃的“火锅”入手,发挥专业特长,创新“中医药火锅”



熟地坊远志火锅

看起来“朋克养生”,实则将“中医药”贯穿了餐饮全流程,带来全新的消费体验。

在锅底上,开发不同的中草药高汤,如“熟地高汤”,利用中药材“熟地”调和火锅中的辣,实现辣口不辣胃。



在食材上,素菜(川芎、人参菜、板蓝根大叶)有药食同源功效,自主研发薄荷类、陈皮类、姜黄类中药植物提取液,对毛肚、千层肚、黄喉等菜品进行冷萃处理



就餐前,提供中药香薰毛巾,迎合24节气的茶饮、开胃糖果;就餐过程中,则有桑叶薄荷茶、百草梨膏糖,祛火解辣;就餐结束后,还提供添加了葛根、山楂的酸奶,辅助消化

“零食化”“轻量化”的养生也逐渐融入日常。例如“温江造”冻干中药零食,将真空冷冻工艺引入传统中药中,开发出冻干燕窝银耳羹等系列产品。







四川补小鲜健康科技有限公司,冻干燕窝银耳羹,“溢气风华”“津津有胃”“连眠不绝”等系列产品。

成都人甚至还在博物馆“问诊、抓药、熬药”,开辟“情绪养生”新赛道,身心疗愈效果拉满。



成都博物馆依托经穴漆人IP开展“中医文创”快闪活动,创新 “中医药文化+文创”消费场景。

“天府药市”“本草锦官·康养蓉城”……中医集市、展会可赏、可品、可购。攒个“养生局”、赶个“健康集”,这届年轻人把传统文化玩出了“潮”范儿。







今年,成都首次将“中医药食同源”融入到春糖季系列活动中。

中医药转型的“破圈”之路,厚植于中国优秀中医药文化的文化自信,得益于当下年轻人独特的生活态度、创新活力。

“养生面包”口味清新脱俗

“中医药火锅”辣口不辣胃

随手一包“中药零食”

在博物馆“抓中药”

赶“健康集”

在成都这座

创新创造之城

中医药文化“潮”起来

新消费、新体验不断

这届年轻人

对中医药文化的“开发”

既能满足市场受众需求

又传播了中医药文化



实施“消费+”行动,促进“农商文旅体教康”融合发展,打造“蜀里安逸”消费品牌体系,办好熊猫消费节、糖酒会等系列活动。挖掘新兴消费,瞄准“一老一小”需求促进服务消费,鼓励支持网络定制、智能筛选等个性化消费,加快发展演艺赛事、游戏电竞、国风国潮、网络微短剧等新业态,培育集聚演艺赛事运营主体和人才队伍,建设一批特色消费创新引领集聚区。

——《2025年四川省政府工作报告》

大力提振有潜能的消费。加力扩围实施“两新”政策和提振消费专项行动,建设国际消费中心城市,擦亮“三城三都”品牌。

巩固提升电子信息、装备制造、医药健康、新型材料、先进能源、绿色食品等特色优势产业能级。

——《2025年成都市政府工作报告》

(青聚锦官城)

ad1 webp
ad2 webp
ad1 webp
ad2 web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