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刷到一条热搜消息,我觉得很有意思。
坐标武汉,市民日常选择乘公交、地铁、骑行等11种绿色低碳生活方式,就可积累碳减排量。
这些碳减排量,会自动计入个人“碳账户”(“武碳江湖”小程序)。积少成多后,便能兑换打车券、购物券等。
今年12月31日前,还可以直接在合作银行抵扣房贷利息!
比如,每乘坐1次公交,可获得212.5克碳减排量;每乘坐1公里地铁,可获得78.4克碳减排量;每骑行1公里,可获得93.3克碳减排量……
今年3月1日起,“武碳江湖”和民生银行联手,推出碳减排量可直接抵扣市民的按揭贷款、综合消费贷款、个人微型消费贷款利息的活动。
具体为,1000克碳减排量=2元兑换利息红包。
目前已经有低碳达人用4.5万克碳减排积分,抵扣了90元的房贷。
90元,说多不多,说少也不少啊。
前几天,喊了很久的公积金降息终于落地。调整后100万元30年期房贷(利率2.6%),月供也就约减少132元(回顾终于等到公积金降息!我默默点了一杯2.8元拿铁…)。存量房贷还要等到明年1月1日后,才能落实。
昨天,随着中美日内瓦经贸会谈联合声明的发布,这轮贸易关税大战,在90天内,暂时恢复到4月2日之前的“出厂设置”。
但说实话,普通人除非从事外贸行业,都不会清楚具体的税率是多少。即使从事对外贸易,有可能也只是知道自己所在单一行业的情况。
目前,恢复后的具体税率是,美国30% VS 中国25%-35%。
这轮交战,民众的关注度都非常非常高。现在大家知道有结果了,还超出了预期,都欢欣鼓舞。
但大家有再探究过贸易战的深层次缘由吗?仅仅都归纳为川普上台后一系列疯批政策吗?
说到底,加关税源自于老美那边希望国内的制造业能够回流。
中国的制造业占到全球三分之一强,是美国的一倍。
从创造的就业岗位看,对比更加强烈。美国制造业人口仅一千多万,中国则是一亿多。
老美太馋中国的制造业了。
当然,通过加关税这一招,是否能行得通,另当别论。
但美国也有中国羡慕的地方。
那就是美国的消费。
美国仅3.3亿的人口,却承包了全球1/3的消费份额。
我国14亿人口,在全球的消费占比则约13%。
现在,我们为了刺激经济、刺激内需,大招不断。
但是想要拿到新能源补贴,你得换车;想得到装修国补你得重新捯饬房子;甚至想要薅到平台的羊毛,你得点外卖,是不是?
武汉攒“低碳积分”得消费券,甚至抵扣现金这种操作,最逆天的地方就是不需要打工人再额外付出,就可以增加他们的消费。
这样更容易把打工人哄好。
牛马们每天挤地铁、公交上班,为生活打拼,同时也在为降低碳排放做贡献,每天收集的绿色能量,就能换成抵扣月供的实质奖励。
就算钱不多,但情绪价值也很大,正能量拉满。
值得在全国推广啊。
我查了一下,武汉是国家首批低碳试点城市。而广东则是首批入选的省份,广州在第二批的名单中。
期待,广州赶快抄作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