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年5月12日,日本防卫省公布的采购清单显示,当月已接收3台美制"视野-60"机器狗和2艘德制"任务大师-SP"无人战车。这些装备将在10天内部署至与那国岛基地,配合新到货的23架"海上卫士"无人机,构成日本西南防线的新锐力量。从东京湾的无人舰船到冲绳海底的自主潜航器,日本正以每年1万亿日元的投入,编织一张覆盖陆海空的智能作战网 。




日本防卫装备厅的实验室里,搭载AI的"战斗支援无人机"原型机已实现自主识别目标。这款装备整合了川崎重工的激光武器系统,能在1.2公里外击落小型无人机 。在能登半岛地震救援中,"视野-60"机器狗首次实战验证了复杂地形机动能力,其搭载的分布式通信模块可在断网状态下维持12小时作业 。更关键的是,三菱重工研发的模块化无人潜航器已完成海试,这款全长10米的装备能潜伏深海7天,通过卫星通信向水面舰艇传输声呐数据 。



"视野-60"机器狗



日本“OZZ-5”无人潜航器模型
2023年《防卫力整备计划 》明确将"离岛夺控"作为核心任务。日本陆自水陆机动团已装备200架"弹簧刀"自杀式无人机,这些单兵携带的装备可在目标区域巡弋48小时,精确识别装甲车辆特征后发起攻击 。海上自卫队最上级护卫舰搭载的"海风号"无人艇更显锋芒,这艘11吨级装备配备自航式反水雷弹药,能在23节航速下清扫半径5公里的雷区 。航空自卫队青森基地的"全球鹰"无人机编队实现常态化战备,其合成孔径雷达对海监测范围达200公里,单架次可覆盖5个东京湾面积 。



部署在三泽基地的RQ-4B“全球鹰”无人机
爱知县丰田汽车工厂的生产线上,民用自动驾驶技术正转化为军用无人车的导航系统。日本防卫省与NEC公司合作开发的远程水声通信模块,既可用于潜航器数据传输,也能服务于海底光缆检修 。在横须贺基地,搭载V-BAT无人机的护卫舰正在进行蜂群攻击测试,这种垂直起降装备可同时操控12架僚机实施饱和打击 。更值得警惕的是,日本正将AI图像识别技术双向转化——既能辅助"苍天"无人机加密摄影数据,也可提升F-35战机对隐身目标的探测精度 。



可垂直起降的V-BAT无人机


当你在社交媒体刷到"机器狗巡视冲绳"的短视频时,东京的防务展上正展示着可击落高超音速导弹的100千瓦激光武器。从九州岛沿岸的无人哨站到东海深处的智能水雷,这些"钢铁士兵"究竟在改写怎样的安全规则?



100千瓦激光武器

点击评论区,用你的观察解码平成时代最后的军事豪赌。

ad1 webp
ad2 webp
ad1 webp
ad2 web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