菩萨蛮·出门俱是看花人 其三
游丝罥住钗头凤,行人尽道花如梦。钿毂碾新晴,日西红未平。
罗帷遮半面,汗透冰绡扇。归路踏香泥,人从花畔回。
“游丝罥住钗头凤,行人尽道花如梦”:开篇描绘了一幅细腻而生动的画面,游丝轻轻缠绕住女子钗头的凤饰,既写出了春日游丝飘荡的轻柔之态,又通过细节暗示出女子的身份和美丽。“行人尽道花如梦”,则从行人的角度,侧面烘托出繁花盛开的如梦似幻之美,让人仿佛置身于一片花的海洋,如梦如痴,同时也流露出一种对美好事物的感叹和迷离的情绪。
“钿毂碾新晴,日西红未平”:“钿毂” 指装饰华美的车轮,车轮在新晴的道路上碾过,写出了人们乘车出游赏花的情景。“日西红未平”,点明了时间,夕阳西下,但天色还未完全暗下来,西斜的太阳仍挂在天边,给整个画面染上了一层淡淡的金色余晖,营造出一种静谧而美好的氛围,也为下片人物的活动提供了背景。
“罗帷遮半面,汗透冰绡扇”:此句刻画了一位女子的形象,她半掩在罗帷之后,手中的冰绡扇被汗水湿透。“罗帷遮半面”,既表现出女子的娇羞之态,又增添了一种朦胧的美感,让人不禁对女子的容貌和神情产生遐想。“汗透冰绡扇” 则生动地写出了天气的炎热以及女子在赏花过程中的投入和专注,或许是因为花的美丽让她流连忘返,以至于在炎热的天气中浑然不觉,只是不停地挥动扇子。
“归路踏香泥,人从花畔回”:结尾两句描绘了人们赏花归来的情景,归去的路上,脚下踩着带有花香的泥土,“香泥” 一词,再次强调了花的存在,将花香与泥土的气息融合在一起,给人一种芬芳馥郁的感觉。“人从花畔回”,简洁明了地交代了人们从繁花似锦的地方归来,与上片的赏花形成呼应,使整首词的结构更加完整,同时也让读者感受到了一种满足和惬意的情绪,仿佛他们也一同经历了这场赏花之旅。
菩萨蛮·出门俱是看花人 其四
朱樱压子金榴小,东邻少女新妆巧。露湿踏青鞋,茜裙分碧苔。
斜阳收不尽,犹在簪花鬓。风起碎春衫,满城云欲燃。
“朱樱压子金榴小”:开篇描绘了春日里的景物,成熟的朱红色樱桃挂满枝头,果实累累,似乎把树枝都压弯了,金色的石榴花还显得小巧,刚刚开始绽放。这一句通过对樱桃和石榴的描写,展现出春天万物生长、生机勃勃的景象,也为少女的出场营造了美好的自然环境。
“东邻少女新妆巧”:在这样美好的春光中,东邻少女精心梳妆,巧妙地打扮自己,以最美的姿态来迎接春天。“新妆巧” 三个字,突出了少女对此次出门踏青的重视,也暗示了她青春活泼、爱美的心性。
“露湿踏青鞋,茜裙分碧苔”:少女穿着鞋子去踏青,清晨的露水打湿了她的鞋子,红色的裙子在行走间分开了碧绿的苔藓。这两句通过细节描写,生动地展现了少女在自然中漫步的情景,“露湿” 和 “分碧苔” 不仅写出了环境的清新湿润,也衬托出少女的天真活泼,她在大自然中尽情享受着春天的美好,不顾露水和苔藓,自由自在地行走。
“斜阳收不尽,犹在簪花鬓”:夕阳西下,但余晖似乎不愿离去,仍然映照在少女簪着花朵的鬓发上。这一句将夕阳的余晖与少女簪花的美丽形象相结合,营造出一种温馨而浪漫的氛围。少女在春日的美景中流连忘返,直到夕阳西下,她的鬓发上还簪着鲜花,仿佛与这春天的美景融为一体,成为一幅动人的画面。
“风起碎春衫,满城云欲燃”:微风吹起,轻轻拂动少女的春衫,而此时满城的云霞像是燃烧起来一样,一片火红。“风起碎春衫” 写出了微风的轻柔以及少女的娇柔之态,“满城云欲燃” 则以夸张的手法描绘出天边云霞的绚烂,将整个画面的色彩推向了高潮。这两句动静结合,既写出了微风的动态美,又展现了云霞的静态美,同时也暗示了少女内心如同这绚烂的云霞一般,充满了对春天的喜爱和对美好事物的向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