长江禁渔五年,江面景象翻天覆地。不少人撞见鱼群扎堆,甚至把水搅黑。“以前一网下去没几条,现在鱼群直蹦跶。
”老渔民的话,让大家既高兴又犯嘀咕。为啥要搞十年禁渔?
看看过去的长江就懂。
早年渔民随意捕捞,大小鱼全不放过。1954年长江捕鱼近43万吨,后来一路暴跌。到2010年,年均捕捞量只剩10万吨。
白鲟没了,白鱀豚也难寻踪迹,生态快撑不住。
鄱阳湖老渔民詹兴旺回忆,以前能捕百斤大鱼。后来丝网50米长,旺季也只捞四五斤鱼。
鱼越捕越小,越捕越少,不禁渔真不行了。禁渔五年,长江悄悄变了样。
安徽池州、重庆万州、贵州遵义,鱼群频繁现身。
监测显示,2021到2024年,土著鱼类达344种。比禁渔前多了36种,资源量一年比一年涨。江豚数量也回升到1240头,总算止住跌势。
这时有人担心:鱼这么多,会不会泛滥成灾?想想就知道,长江有自己的生态账。各种生物相互制衡,哪会说泛滥就泛滥。
以前没过度捕捞时,也没见鱼“挤满”长江。生态系统自己会调节,人类少插手才是好事。
这五年成果来之不易,全靠严打非法捕捞。2024年公安机关破获涉渔案件6000余起,震慑力够强。“三无”船舶查扣1200艘,团伙作案没了底气。
农业农村部也没闲着,安置退捕渔民超14万人。养老保险参保22万,5万多人已领养老金。
如今政策体系更完善,雷达监控盯着重点水域。
可长江生态离彻底恢复还差得远呢。历史性的鱼类资源,哪是五年能补回来的?
就说白鲟灭绝的痛,至今让人心里难受。未来十年禁渔期满,要不要继续护渔?有人觉得该让渔民适度捕捞,有人怕开闸后前功尽弃。
其实合理规划才是关键,娱乐垂钓或许能试试。
但有一点得牢记,禁渔期千万别碰法律红线。非法捕捞后果严重,牢底坐穿不是开玩笑。长江是母亲河,护渔就是护咱们的饭碗。
五年看到希望,十年才能稳根基。至于以后咋管,还得看大家怎么想。你觉得十年禁渔后,该继续护渔还是适度开放?
欢迎在评论区说说你的看法,一起为长江支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