广东宏远竟靠“二手外援”撑场面。周鹏赵睿转会,深圳广州卖半队主力。
曾经的争冠豪强,如今为何如此狼狈?
这一切,源于CBA两极分化的财务版图。
以山西上海为代表的6支国企球队,财力雄厚。他们在外援挑选上,几乎能“择优录取”。
四节七人次的外援政策,更合他们心意。反观民企阵营,生存危机已悄然蔓延。
广州男篮为维持生存,卖掉接近总冠军的阵容。陈盈骏、祝铭震等主力,纷纷被摆上货架。深圳男篮也未能幸免,沈梓捷、萨林杰等被出售。
即便是传统强队广东,也难掩颓势。
只能捡漏吉伦沃特、莫兰德等“二手外援”。
就连NBA被裁、腿伤初愈的伯克,也成了选择。为何会出现这样的局面?国企球队背后有强大资金支持,任性投入。
民企球队则受制于资金,只能“精打细算”。外援制度的调整,让国企优势进一步放大。
他们能挑选更优质的外援,组成“超级战舰”。而民企球队,连留住核心球员都困难重重。周琦被国企的房、钱、户口等条件吸引,便是例证。
广东宏远目前还能保持强队行列,有两大原因。一是杜锋执教经验丰富,带队能力强。二是青训体系完善,年轻球员不断涌现。
但仅凭青训,能支撑多久呢?其他民企球队,可没有这样的“家底”。江苏队等球队,早在上赛季就早早无缘季后赛。
曾经的黄金一代,如今只能在困境中挣扎。
更值得关注的是,这种两极分化正在影响联赛本质。
市场经济的职业化联赛,不该变成“资本游戏”。国企的过度参与,让联赛失去了竞争的公平性。
新任篮协主席的外援政策,是否该重新审视?
联赛的健康发展,需要各球队共同发力。如果长期只有国企球队“唱主角”,联赛何来活力?民企球队的生存问题,已经到了必须解决的时候。
他们需要政策支持,需要更多的发展空间。
否则,CBA可能会变成“少数人的联赛”。我个人认为,职业联赛的平衡至关重要。
不能让资本成为唯一的“裁判”。
各球队的良性竞争,才是联赛的魅力所在。接下来,篮协是否会出台措施扭转局面?
这值得所有关注CBA的人持续留意。职业联赛的魅力,从不该是资本游戏的独角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