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的豆腐分为南北两派,这南豆腐和北豆腐的区别,您知道吗?


Hi,我是李旭

明天我要去淮南出差,聊到淮南,就不得不提到豆腐,因为史书上记载,中国最早的豆腐就出现在淮南。

有一个成语叫做刘安点丹。说的是西汉的淮南王刘安醉心炼丹,想要长生不老,结果仙丹没做出来,倒是误打误撞的,发现了卤水能够把豆浆凝固成豆腐,不但为中国人带来了一种健康美味的食材,还贡献一个家喻户晓的谚语——卤水点豆腐、一物降一物。

但是我们国家的豆腐,它其实分为南北两派。这南豆腐和北豆腐之间,到底有什么区别呢?

(知道答案的朋友请把结果在评论区打出来,看看咱俩的答案是不是一样的)

北方的豆腐,又叫做老豆腐,它们是沿用淮南王刘安的卤水工艺制作的,这卤水里边主要是氯化镁,还有少量的氯化钙。我们都知道豆浆里面富含蛋白质,这些蛋白质的表面正常情况下都会带着负电。因为异性相吸,同性相斥。这些带着相同电荷的蛋白质,彼此之间互相排斥,谁也不愿靠近谁,所以可以安安稳稳的待在豆浆里。但是卤水里边的镁离子带正电,它们会把大豆蛋白上的负电中和掉,让这些蛋白质不再彼此排斥,被大火一煮,就很容易聚在一起变成沉淀,这个就是卤水点豆腐的原理。

那么,南豆腐又是怎么一回事呢,它们的区别就在于,南方做豆腐更喜欢用熟石膏,也就是硫酸钙。这钙离子同样带正电,所以当然也能点豆腐,但是熟石膏点豆腐需要的时间会更长,需要的温度也更低,而做出来的豆腐含水量会更大,口感更嫩,所以南豆腐又被称作是嫩豆腐。

在具体的制作工艺方面,南豆腐和北豆腐也有不同。

像北方的豆腐,它不太挑水。无论是软水还是硬水都能做豆腐。煮豆浆的时候温度一般控制在75度到85度之间。压制豆腐的时间一般在20分钟以内。

南方做豆腐要求必须是软水。煮豆浆的温度一般是70~75度之间。因为含水量太大,压制豆腐的时间一般需要30分钟以上。

因为北方的豆腐更筋道,结构紧实粗糙,质地坚韧,白中带黄,所以适合用来煎炸炖煮或者是制作豆腐干。

南方的豆腐质地细腻柔软,色泽洁白,适合用来凉拌炖汤或者直接食用。

到了今天,制作豆腐的手段已经越来越丰富了,就比如我们常吃的内脂豆腐,他就是用葡萄糖酸内酯来做的凝固剂。因为含水量更大,口感滑嫩,所以内酯豆腐深受大家喜爱。但是比起传统豆腐,它既不能够补钙,也不能够补镁。营养价值会稍微欠上这么一点。

从2100年前淮南王刘安点丹,到今天流派纷呈各有特色,豆腐和我们的中国的饮食文化一样,在经受住了时间考验的同时,一直在努力谋求创新和发展,等待着大放异彩的机会!

我是李旭,陪您解读科学奥秘!

ad1 webp
ad2 webp
ad1 webp
ad2 web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