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月13日,国新办举行“新征程上的奋斗者”中外记者见面会。
党的十八大以来,我国大力推进新型工业化,加快制造业转型升级,涌现出一大批专精特新中小企业,数量已经超过了14万家。其中,专精特新“小巨人”企业达到14600多家。这些企业都具有专业化、精细化、特色化和创新能力强的特征,在整个产业中发挥了强链、固链、稳链的重要作用。
当天,来自“小巨人”企业的五位代表走进国新办发布厅,围绕“走专精特新之路 做大做强先进制造业”与记者交流。
发布会现场 每经记者 周逸斐 摄
通过科技创新研发出疗效更好、安全性更高的药品
专精特新中小企业是以专注、专业、专长见长,一般都在特定领域有自己的“绝活”。
广东中山康方生物医药有限公司临床运营资深总监夏梦莹表示:“我们的‘绝活’就是通过科技创新研发出疗效更好、安全性更高的药品。在传统的肿瘤治疗上,生物单抗药物只能作用于一个关键的疾病治疗靶点,这在疗效上会有一些局限性。但是我们研发的新一代双抗药物,可以同时作用于两个疾病关键靶点。这就意味着,我们可以同时有两个途径去攻克肿瘤细胞建立的‘保护伞’。”
同时,这两种途径是可以互相协作的,是一个1+1>2的方法,既可以提升药物的疗效,也可以提升用药的安全性,使得药物拥有治疗十几种肿瘤疾病的潜力。
“在双抗药物的研发上,我们走的是一条前人没有走过的路,从有理念到一步一步验证自己,我们现在已经逐步证明了我们自己,双抗新药已经逐渐成为全球药物研发的重要方向。”夏梦莹说。
她举了一个例子,团队研发的一款用于治疗非小细胞肺癌的双抗新药,这个药物目前已经在一项Ⅲ期关键性临床试验中,对比国际标准治疗方案,实现疗效接近翻倍,这让团队感到欢欣鼓舞。当这个非常好的疗效数据公布在世界肺癌大会以及国际期刊上以后,引发了产业界和国际医学界很大反响。
“年轻人不应该只盯着风口”
当前,以人工智能为代表的科技变革正在重塑各行各业,制造业发展也日新月异。对于那些想适应变化提升自己的奋斗者,代表们有哪些具体的建议?
上海纬景储能科技有限公司联合创始人、董事长葛群表示,他从芯片行业到人工智能,最后跨界进入新型储能行业,在不断接受新的变化、新的技术。
他给年轻人两方面的建议:第一,要在本专业学得深,同时要把自己的视野拉宽。有一个词叫做“π型人才”(至少拥有两种专业技能,并能将多门知识融会贯通的高级复合型人才),不但要把自己的专业做深做精,还要敢于迈出一步,去了解其他行业,了解AI(人工智能)、了解算法、了解工程相关的新技术和本身职业的关联,去发掘、发现跨界融合的创新点。
第二,要成为时代潮流的追光者,年轻人不应该只盯着风口,而是要把个人发展的坐标和整个国家发展方向对齐,那些真正重要的事业,并不只存在于“热搜榜”上,而是在需要不断投入、静静攻关的地方。
他跟大家分享了自己的亲身经历。他说:“我们在公司创立初期,就决定用AI赋能来改变传统能源行业,但这的确不是一蹴而就的,我们把AI用在公司的管理、经营以及科研过程中,遇到了很多障碍,所以内部除了做充分的培训之外,还要搭建一些易用平台,甚至鼓励试错,让年轻人、中层、合作伙伴都渐渐掌握AI能力、AI工具,让AI的能力真正成为企业的效率工具,我想这些都帮我们发现了窥探未来的一些线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