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有没有过这种经历?刷朋友圈看到别人拍的照片,一眼就能认出来是某位摄影师的作品,风格超独特!再看看自己拍的,总觉得差点意思,就像普通游客照。为啥别人能有自己的摄影风格,而咱还在原地打转?今天就唠唠,从摄影小白到有个人风格的大神,到底要闯过多少关!
为啥非得有自己的摄影风格?
说白了,摄影风格就是你拍照的 “个人标签”。就像你去买奶茶,认准某个品牌是因为它独特的味道,摄影风格就是让别人记住你的关键。苏珊・桑塔格在《论摄影》里说过,照片不只是现实的 “快照”,更是摄影师内心想法的体现。
举个例子,提到布列松,大家就会想到 “决定性瞬间”,他拍的照片特别有故事感,充满了人文气息,这种风格让他在摄影界火了这么多年。再说说商业摄影圈的陈漫,她拍的时尚大片把中国风元素和潮流结合得超绝,色彩大胆又有创意,很多明星和大牌都找她合作。所以说,有了风格,不管是搞艺术还是接商业单,都更有竞争力。
想有风格,得先经历这些 “打怪升级”
1. 把基础技术练扎实
摄影这事儿,技术就是地基。刚开始学摄影,得把光圈、快门、感光度这些基础参数搞明白,就像学开车要先熟悉仪表盘一样。安塞尔・亚当斯有多牛?他研究出的 “区域曝光法”,能把黑白照片的明暗层次玩到极致。他还专门写了《相机》《底片》《印相》这几本书,手把手教大家怎么用技术拍出好照片。
刚入门的时候,别怕麻烦,多找不同场景练手。拍风景、拍人像、拍街边小店,啥都试试,把相机玩得溜了,以后创作才能更随心所欲。
2. 到处 “偷师”,多找点灵感
摄影风格可不是凭空冒出来的,得从各种地方 “偷师”。没事多看看画展、电影,听听音乐,甚至翻翻小说,说不定某个瞬间就能给你灵感。比如爱德华・霍普,他的摄影作品就带着浓浓的绘画风,画面构图和氛围,就像从油画里走出来的一样。
当然,多研究摄影大师的作品也很重要。森山大道的街拍照片,画面粗糙、对比强烈,充满了对城市生活的独特观察。多分析这些大师的作品,看看他们怎么构图、怎么用光,慢慢就能打开自己的思路。
3. 大胆尝试,找到自己的 “本命” 题材
技术练得差不多了,就得多试试不同的拍摄题材。别一开始就把自己框死,风光、人像、纪实、微距,都去拍拍看。说不定拍着拍着,就发现自己特别喜欢拍某个题材。
就像史蒂夫・麦凯瑞,他刚开始啥都拍,后来跑到世界各地,记录不同人的生活,找到了自己的 “本命”—— 纪实摄影。现在一提到他,大家就会想到那些充满人文关怀的照片。所以别怕试错,多拍才能找到自己真正想拍、擅长拍的东西。
4. 学会复盘,慢慢打磨出自己的特色
确定了拍摄方向,还得学会 “复盘”。每次拍完,仔细看看自己的照片,哪些地方拍得好,哪些地方翻车了,为啥?日本摄影师蜷川实花,她的照片色彩超浓烈,画面张力十足。但她也不是一开始就有这种风格,也是拍了很多照片,不断调整,才把自己对色彩的独特感觉放大,形成了标志性的 “蜷川风格”。
怎么能更快找到自己的摄影风格?
1. 想清楚自己拍照到底想表达啥
拍照片不能盲目按快门,得先想想自己想通过照片说点啥。是想吐槽社会现象,还是分享生活美好?塞巴斯蒂安・萨尔加多的作品,大多聚焦人类的苦难,他想用镜头让大家关注这些问题。有了明确的想法,拍出来的照片才更有灵魂。
2. 坚持拍,别三天打鱼两天晒网
风格不是拍几张照片就能有的,得长期坚持。保罗・尼克伦为了拍极地动物,在冰天雪地里一待就是好久,拍了这么多年,才形成了他震撼人心的野生动物摄影风格。所以,别拍几天没效果就放弃,量变才能引起质变!
3. 多和其他摄影师唠唠嗑
一个人闷头拍,很容易钻进死胡同。多参加摄影社团活动,和其他摄影师交流交流。大家互相点评照片,能从不同角度发现问题。有时候别人一句话,就能点醒你,帮你更快找到自己的风格。
从拍照普通到有独特风格,这条路可不短,但只要坚持下去,把技术练熟,多找灵感,不断尝试和反思,你也能拥有让人一眼记住的摄影风格!下次别人看到你的照片,也会说:“嘿,这一看就是你的风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