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体育的浩瀚星空中,有这样一位人物,他的经历充满了传奇与波折,他就是丁俊晖。
曾经,他是那个一人漂洋过海的沉默寡言内向少年。年少时的他,怀揣着对斯诺克的热爱,踏上了异国他乡的征程。在过去的 20 多年间,他日夜努力奋斗,参加了 56 场斯诺克三大赛事。
然而,命运似乎并未特别垂青他,近 50 场比赛都未能夺冠,甚至有累计 8 年的时间里一无所成、颗粒无收。在赛场上,他时常遭遇外国球迷的攻击,回国后又被本国球迷谩骂,如今已变成眼神空洞、满身疲惫的中年男人。
国内的大批球迷似乎有着一种奇怪的 “选择偏好”。他们会将成功夺冠的丁俊晖奉为神明、供为国宝,而一旦丁俊晖失败输球,就会被贬为庶人、打入尘埃,仿佛用再难听的话指责贬低他都理所应当。
丁俊晖,这个在中国台球界回响了二十多年的名字,有着非凡的意义。他是中国斯诺克市场的开拓者和引领者,出道即巅峰的天才少年。2005 年,他一战成名,自此在中国体育界留下了浓墨重彩的一笔。
与他同一时期在国内体育界叱咤风云的刘翔、张怡宁等人,如今早已退役十多年,过上了功成名就后退隐江湖的安闲生活。可江湖上唯独丁俊晖,仍在世界第一的争夺战中苦苦厮杀,年复一年、月复一月、赛复一赛,不敢有丝毫懈怠和放松。
斯诺克这项运动有着它独特的魅力。它与生俱来的优雅,以及强思维竞技性,允许球员们能够优雅地老去。像奥沙利文等壮士暮年的选手,依然能在知天命的年纪提枪上阵、斩金获银。这也让真心喜欢丁俊晖的球迷,有了足够长的时间去了解他,去回看他职业生涯一路走来的每一次磕磕碰碰、起起伏伏。
但对于丁俊晖这样的职业球员来说,斯诺克也是残酷的。年轻的新晋球员在冒头过程中,要不断经历被一众奖杯堆满仓库、久经沙场的老将们的轮番降维打击,出头之路异常艰难。而且永无止境、紧锣密鼓的赛事安排,年复一年的球台厮杀,冠军之路仿佛看不到尽头。
一旦稍有懈怠,丢掉一球、输掉一局,就可能声名不保,过往所累积的排名和荣耀瞬间就会遭到质疑和抨击。成为世界顶尖的职业球员后更是如此,背后有无数双写满期待的眼睛、一堆倚此为生计的利益相关方,以及所谓的家国荣誉等,这些既是美好的期许,却也是沉重的镣铐。所以他只能年复一年、永无休止地参赛,永不停歇地争夺第一。
然而,巅峰的位置毕竟狭窄,一次只能容下一人,可夺冠的路上如今已有千军万马蓄势待发。在 2025 年的世锦赛上,已有 10 位中国选手进入 32 强,中国台球队伍前所未有的壮大。于是,球迷们不断追问丁俊晖还能战斗多久,何时才能在世锦赛夺冠;稍懂台球的人也在不停指责他简单的球都能打丢,心态爆炸、状态不佳。
偶像崇拜的公众大多是盲目且自大的。他们只看重结果,不关心缘由。他们只想要看到奖杯,却忽略了拿到奖杯的那个人也是有血有肉、有情感、有思想的个体,而不只是一个供他们随意发泄的符号。他们为胜利狂欢,是因为将被支持者的胜利偷换为自己的精神胜利;他们厌弃失败,是因为把被支持者的失败视为对自己立场的反对和羞辱,其实在内心深处,他们无法直面一个更加失败的自己。
真正的丁俊晖,无论是当年那个青涩的台球天才,脸上满是冷峻与骄傲的少年,还是如今这个常常独自一人拿着球杆坐在场边发呆走神、满脸失落疲惫且已发福的中年大叔,在媒体的闪光灯和聚光灯熄灭后,在球迷的喧嚣声淡去之后,那个真实的他,似乎永远难以被公众真正了解和看见。
丁俊晖的语言十分简单有限。在访谈中,被问到未成名前的经历,他只是轻描淡写地说自小跟父母搬迁各地练球,一人到英国后日复一日坚持练球,从不渲染那些艰难困顿的时光。夺冠后被采访心情,他也只是简单说 “很开心、很满意”,却从未使用任何辞藻来诉说他夺冠背后的不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