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是达医晓护的第5486篇文章
穿耳孔,戴耳饰,环佩叮当,顾盼生姿。爱美之心,古已有之。今天就来聊一聊穿耳孔的那些事。
一、历史渊源
四川三星堆遗址出土的3000多年前的青铜面具,多数都有显目的耳垂穿孔。可见穿耳孔的风俗最早可追溯到夏商时期。东汉乐府民歌《陌上桑》里有“耳中明月珠”,指的是美女罗敷耳上戴的装饰。三国曹植在《洛神赋》中写有“无微情以效爱兮,献江南之明珰”,就是他给洛神献上名贵的耳饰当礼物。
后金满族妇女的传统风俗有“一耳戴三钳”,就是说一侧耳朵要戴三件耳饰,他们称环形穿耳洞式的耳环为“钳”。满清入关之后,这个风俗逐渐在民间流传,越来越多的汉族百姓也开始接受穿耳孔戴耳环了。
穿耳孔不仅在我国盛行,在全球也是一项非常受青年人欢迎的流行文化。古埃及和古罗马就有类似的历史记载。第二次世界大战之后,西方国家的王室成员、名人显贵、影视明星和时尚博主都将耳饰视为日常装扮的一部分,打耳洞已成为年轻人表达个性和自我认同的一种时尚标志。
二、健康风险
打耳洞看似简单,但实际上是一项需要专业技术和严格无菌操作的小型手术。根据国家《医疗机构管理条例》和《医疗美容服务管理办法》等规定,穿耳孔属于美容外科一级项目,只有在取得《医疗机构执业许可证》的正规医疗机构才能开展的。如果医疗器具未消毒、卫生条件不达标,极易引起化脓感染、皮肤过敏、愈合周期长等问题,威胁健康安全。
1. 感染
打耳洞时如果无菌消毒措施不规范,或者术后没有认真清洁消毒,就会容易引发耳洞周围皮肤感染,出现红肿、疼痛和流脓等。如果感染发生在耳软骨区域,还可能会出现耳软骨炎,严重者可导致耳廓变形。
2. 瘢痕
有瘢痕体质的人打耳洞后会出现一个硬硬的瘢痕疙瘩,红肿痛痒,越长越大,有时甚至比耳垂还要大。不仅影响耳廓的外观,还会对生理和心理造成伤害。
3. 变形
长时间佩戴体积大质量重的饰品或者不小心被拉扯到,可能导致耳洞变形甚至皮肤撕裂,耳垂分裂成两半,不仅影响美观,也带来生活不便。
4. 过敏
打耳洞后如果皮肤没有完全愈合就更换金属饰品,容易产生过敏反应,导致皮肤红肿、瘙痒等症状。
三、术后护理
打耳洞虽然过程不复杂,但对人体有创伤性和侵入性。有些注意事项还是要认真对待,才能够尽量避免上述这些风险。
1.穿刺点一周不能碰水,保持耳洞周围清洁干燥,洗发沐浴时尤应小心.
2.术后前三天穿刺点用酒精棉签擦拭消毒,前后耳堵不要扣太紧
3.第7天可以更换耳钉,前6个月建议佩戴足金饰品(铂金、999黄金)不容易发生局部国民现象。
4.术后可以旋转耳钉,增大耳洞内径方便以后佩戴耳饰,避免耳洞太小而自行堵塞。
5.耳洞是贯通伤,一般都要半年以上才能完全长好,这期间最好不要长时间不戴耳钉,否则耳洞容易长牢。
作者:上海市第十人民医院 整形外科
刘广鹏
部分图片摘自网络,如有侵权请告知,予以删除。
所有人名和地名均为化名,如有雷同,纯属巧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