与印军近距离接触,是在 2016 年我奉命带队在印度浦那实施“中印联合反恐训练”期间。


我们于 5 月组队,经过强化训练后,10 月飞抵浦那。印军给我留下了几点直观且深刻的印象:

一、士兵年龄结构

印军士兵普遍年龄偏大。由于职业化的缘故,作战部队中有的士兵年龄都在四十多岁。相比之下,我军士兵年龄平均在二十岁左右,年轻化水平相当高,在体能方面,他们自然比不上我军。


二、官兵关系

官兵差异化现象明显。印军军官食堂以及军官与军官家属组织的酒会等场所,士兵绝对不敢涉足,等级森严,阶级区分显著,待遇更是天差地别。反观我军,印军士兵看到我们与战士们同吃同住同训练,眼神中流露出羡慕与不可思议。我们始终坚持官兵一致,团结一致是我们致胜的法宝。

三、武器装备情况

印军武器装备呈现万国牌特点。步兵武器装备火力与口径和我军差异不大,但步枪是英萨斯(英国产),使用年代较久,机械磨损严重,就连实弹射击后的弹壳他们也要回收上交。其余如迫击炮、反坦克火器、通信装备等自产较少,科技装备缺乏,像无人机等装备当时都未见。而我军装备清一色自产自销,无人机全程参演,完全无需担心装备问题。


四、训练水平表现

印军在训练中较为保守。例如在直升机索降与滑降过程中,直升机起飞与旋停时,飞行员对安全保障缺乏自信,战斗员在滑降中动作不协调、不娴熟。而我军从军官到战斗员,每个人都表现出兴奋,毫无畏惧。在体能与射击对抗中,虽没有进行硬性比拼,但在早操与体能训练中,明显感觉他们体能稍差,且较为肥胖,射击对抗中我们的精度射击高于他们。不过,在实战经验方面他们相对丰富一些,比如对尸体的处理搬运,他们会考虑到是否有“诡雷”。

五、作风纪律方面

我最不理解的是,他们上午训练到十点半,下午训练到三点半会有茶歇,后勤保障到训练场,提供各式面包西点、咖啡等,显得有些娇气。听说有时茶歇保障稍差一点,士兵的训练积极性就会受影响。反观我军战士,只要三餐正常,训练强度不减且斗志昂扬。

六、军官待遇情况

与我们联训的印军旅长是准将,配有八个佣人,一个秘书,一个警卫员,一个司机,两辆车(一辆轿车,一辆越野)。其工资待遇相当可观,官僚作风也较为严重。从接触与交流中了解到,他们的军官多来自高种姓,受训与就读军校的起点较高,英语流畅。指挥军官要交流到克什米尔地区实战,每次提职也需考核,他们的脸上有一种自负与骄狂。


此次与印军联演联训的时间较短,涉及课目不多。双方因国际关系问题,没有展开实质性对抗,大多是联合训练。但在训练中,窥一斑而见全豹,观一叶而知秋。无论从综合素质还是实力来看,他们的表现有些盲目乐观。然而,作为我们的对手,我们也不能妄自尊大,更不能掉以轻心。我们要沉淀静心,刻苦训练,随时准备着,当那一天来临之际,我们将以雷霆之势予以回击。

ad1 webp
ad2 webp
ad1 webp
ad2 web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