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印巴冲突开始,印度本以为军事上干不过就已经够丢脸了,可没想到,印度狠起来连自己人都打。

5月10日,印度防空部队在北阿坎德邦上空击落了一架贝尔407直升机,令人震惊的是,这竟然是自家的直升机。

原因是贝尔407民用直升机当时正在执行日常任务,却被自家军方导弹锁定了,被炮弹击中后,机上6人无一生还,这一次事件再一次将印度国防体系里的“万国牌”武器库的弊端混乱的指挥体系暴露出来。



在北阿坎德邦自己打自己?

印度军队的武器库,就像一个转个不停的万花筒,印度政府把全球主要军事强国的好东西都往自己的口袋里塞,什么俄国飞机,法国导弹,美国的直升机......这看着挺唬人的,可没想到后悔的还在后面。

这万花筒的镜片越看越不对劲,要么是歪的,要么是裂的,映出来的不是整齐划一的强大,反而是藏在光纤外表下的混乱和危险。



这不,近期一架民用直升机,正在飞行执行日常任务,它怎么也没有想到,自己竟然会成为印军基地眼中的“威胁目标”,直接被导弹打下来了。

这次事件发生,有人联想到,五年前在克什米尔也发生过类似事件,当时一架米-17V5救援直升机,去救自己被打下来的飞行员。



结果也被自己人“误伤”,飞机上的7条人命直接就没了,如今时间过去了,这次只不过是换了个地方重新上演了一遍。



印度“万国牌”武器库

印度为何会犯下这样的错误,其实根本问题还是印度军方那套沿用了不知道多久的“全球大采购”策略,大肆购买来自其他国家不同品牌的军事装备。

可是要知道,俄罗斯的苏-30MKI,法国的“阵风”,美国的AH-64阿帕奇,以色列的导弹系统,它们各有各的数据链标准、加密方式甚至操作界面都不一样。



俄罗斯的苏-30MKI

从细节上能发现,这些装备它们都有着不同语言的武器系统,比如法国“阵风”战斗机的雷达是法语,俄罗斯苏-30MKI的识别系统却是俄罗斯语,而这也导致频段不一样,武器装备之间完全不兼容。

想象一下,如果真的要把这些武器拼凑一下联合作战,前线飞行员不仅要开性能不易的飞机,有时候还得在高强度的空战中临时客串“翻译官”,对照着好几本不同语言的操作手册,这难度可不亚于一场“空中外语考试”



法国的“阵风”

这种军事联合状态,导致要想将这些装备整合起来,就得花费更多的钱和精力,远比买装备本身要多得多,还有就是印度自家造的LCA战机想跟进口的“阵风”对接航电系统,可这都过了多少年,依旧没有什么进展。

出奇的是,还有军官私下抱怨,联合演习的时候,苏-30MKI跟“阵风”还因为通信频道冲突,连同一空域的目标坐标都不能直接分享,只能依靠原始的语音呼叫确认,这种状态如果真打起仗来,那简直就是致命的。



美国的AH-64阿帕奇

还有敌我识别系统更是要命的软肋,在高度紧张的对峙中,很容易把模糊信号误判成敌机

指挥系统也有问题

印度不光装备不兼容,军队的指挥系统,也好不到哪儿去,印度的指挥系统,一部分还是上世纪九十年代那套老掉牙的玩意。



要知道,现在是信息爆炸的时代,这套“老古董”处理信息的能力早就严重超载了,指令传递慢得要死。

各基地、各部队间的通信频道也是乱七八糟的,导致管制中心在紧急情况下收到的信息往往都是七零八碎的,甚至很多信息都相互矛盾。



本来在北部边境启动“紧急空域管制模式”,是想加强识别,结果可能因为信息堵塞,反而适得其反,据说这次事发时,雷达屏幕上同时出现了十几个未识别的目标,搞得操作人员根本分不清谁是谁。

最离谱的是,这次出事的那架贝尔407是一架民用直升机,它的飞行计划理应在民航空管系统里有备案的,军方本该轻轻松松就能识别出来,结果却酿成了悲剧,这样也是暴露出了印度军用和民用航空信息的不通用状况。



可是要注意的是,当装备不听话、指挥系统混乱,所有的压力最终都会给到一线操作员身上,毕竟在印巴边境这样随时可能擦枪走火的高风险区域,长期的高度战备状态本就让官兵神经紧绷的很。

再加上巴基斯坦那边歼-10CE之类的先进战机时不时露两手超视距打击能力,直接让印度飞行员和雷达操作员心理形成了持续的心理应激。



有研究表明,当技术系统无法提供清晰明确的判断依据时,人在高压环境下,本能地倾向于选择“先攻击再确认”的模式,为了就是避免可能的最大的风险。

而这次误击事件发生前,据说相关的雷达操作员已经连续高强度待命了几十个小时,身体和心理都疲惫到了极点,这种状态下,他们很难再一一确认,这也导致了误判概率自然增大了。



体系作战的差距

比起印度,巴基斯坦空军虽然装备总量没有那么多,但是在体系整合上,要比印度强上不少。

巴基斯坦通过引进并整合Link-17之类的先进数据链系统,成功把歼-10CE和JF-17等主力战机,以及预警指挥平台,全都合成了一个有机的整体。



一旦发现目标,就能够实现快速信息共享、协同锁定、联合攻击等等,而且在近些年的一些空中对峙中,巴方在一定程度优势上已经超越了印方,这种优势不光是因为哪一款装备比你的少,而是人家的体系作战更加完整。

而这也是让外界看到,单一武器平台就算再先进,如果缺乏有效的体系支撑,再贵的装备也可能变成战场上的“信息孤岛”,甚至是“电子坟墓”,要知道现代战争,打到最后拼得还是体系跟体系的对抗。



如今印度军队这场“现代战争版的黑色幽默”,无疑是再次把他们国防体系深处的伤疤给扒开了。

如果不能从根本上改变买装备的思维方式,下决心建立统一的技术标准,彻底优化那些老掉牙的指挥流程和关心前线官兵的心理健康,那么就算把全球最顶尖的武器都搬进自家武库,恐怕也难摆脱乏力的尴尬。



未来的战场,需要的不是简单的堆叠武器,而是要把武器融合到一起使用,否则下一次在自家炮火下坠落的,依旧还是自己。



参考信源

环球微视角2025-05-10——又误击自家飞机?印军草木皆兵,6人坠机身亡,歼10C震慑效果显著



观察者网2019-05-23——印承认坠毁军机是被自家导弹误击 因敌我识别未工作



ad1 webp
ad2 webp
ad1 webp
ad2 web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