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就职满一年前夕,赖清德日前接受岛内某周刊访问,谈到眼下对决激烈的大罢免,他说,罢免有“善罢”及“恶罢”之分。自动自发推动罢免,这是人民的自主行为,而恶罢,因为没有公民参与,自然而然会沦为作假连署,是错误的。
访问中,赖还用佛经“菩萨畏因、众生畏果”,点名立法机构负责人韩国瑜、国民党主席朱立伦,表示,如果要解决罢免问题,应该要求党籍“立委”顺应民意,如果他们有改变,自然而然就可以解决罢免问题。他提到之前三读通过但后续协商破局的总预算案,称在野党错过了机会。
其实,把赖清德的话翻译过来就是,“因为在野党没有跟民意沟通,所以罢免之火是你们自己添旺,别怨天尤人。”若有人反对这种观点,还会被说成支持在野党乱搞,甚至还有可能被曲解为,挺柯文哲,挺贪污,这不正是近来在绿营内部颇为流行的一种观点,千错万错,错在蓝白,不在民进党。
事实上,赖清德提到的总预算,正好印证了民进党就是要处心积虑的煽动恶罢。
早岛内媒体指出,台立法机构冻结预算达二千六百多亿,数额看似不小,但众所周知,冻结预算只要行政部门提出专案报告,几无不解冻的例子,绝无构成“施政窒碍难行”之理。而在冻删之外总预算规模高达二兆九千多亿,也是历史新高。
卓荣泰所谓的“窒碍难行”,就是明知解决办法但不作为,绞尽脑汁制造新的政治攻防点,若三读通过的法案还能协商,那三读还有何意义?在野党不可能响应。而民进党情勒蓝白,就是为了之后把责任甩锅在野,为罢免战添柴火。
况且,民进党一直称罢团不是他们策动的,那总预算案就算协商成功,赖清德怎么能断定这些挺绿罢团就会鸣金收兵? 如果不能断定,访问中又如何称是在野党错过终止罢免的机会?没有总预算案问之前,照样有大罢免,各地罢团照样煽动“抗中”伊于胡底。
原因无他,从2024年1月13日,选举结果尘埃落定的那一刻,因为失去台立法机构的席次多数,罢免的柴火已经被民进党点燃,在民进党和挺绿罢团看来,在野掌握席次多数是怀璧其罪,蓝委怎么做都会动辄得咎。
如果谈沟通,这些“立委”没有经过与选民沟通,没有赢得所在选区多数民意支持,怎么能胜选?而有的人还没就职就有罢团开始发动罢免,这种无差别的扫射,已经违背了罢免制度的初衷,根本就是政治斗争。
而只要是政争,恶罢理由可以千千万,且不说立法机构改革法案,财划法都是民进党过去的主张,甚至马英九访问大陆,翁晓玲承认两岸都是中国人,都可以成为罢团煽动仇恨,制造对立的借口。当他们把这场罢免战拉高到国家认同层级,视国民党为“外来政权”,要凝聚深绿基本盘,还需要找其他理由吗?
而就算没有罢免战,还有 “认知作战”,“转型正义”、“国安”法治改革,驱逐陆配,为了实现绿色独大,民进党会穷尽一切体制内外的手段,当这场罢免战本身就是撕裂台湾社会的恶劣行为,有这么多人主动连署,参与这种不公不义的行为,不值得炫耀,这不是一些观察者分析的,罢团认真,在野阵营不认真,而是岛内有相当一批人在仇恨动员下已经没有是非判断的能力。如果连这个根本性的前提,一些分析人士都没有勇气面对,再多的讨论也是徒劳,再义正言辞评断也是乡愿。
台湾风传媒今天在题为《赖清德烙在台湾头上的“民主”之痛》文中指出,
罢蓝行动绝非仅止于公民团体的自发行为,从民进党总召柯建铭倡议大罢免以来,这就是民进党的行动;遑论一阶到二阶过程中,行政部门率同民进党全台宣讲,即使关税战来袭,都挡不住民进党的政治动员;赖清德还下达“全罢”动员令,要求民选公职罢免连署的“责任额”,这是摆明了以谎言遮饰民进党之谋;而蓝绿两党罢免连署均不乏的“抄连署书”的案例,评判蓝绿之恶孰大孰小是一个思路,重点是由谁来判准?检调对国民党地方党部即连署人的约谈搜索羁押,已经让这个本该是“公平裁量”的天秤失衡,让司法成为政治工具、政争武器,当丧失人民信赖感的不只是民进党,还有司法,这不仅是大错,而是大恶。
赖清德引用“菩萨畏因、众生畏果”八个字,指责在野没有顺应民意为罢免添柴火,但明明是民进党选输掀桌为了完全执政不择手段,种下大罢免的恶因,才有如今岛内政局动荡的恶果。面对挺大罢免一方是带着宗教信仰般的狂热投入这场对决,他们判定对错的标准没有是非,只有立场。
而真正的开大门走大路,并不是以指责在野不与罢团沟通就来回避躲闪以上问题,更不是用二分法把声援柯文哲的司法正义等同挺墨绿、挺贪污就以为恶罢获得了正当性。对赖清德专断滥权的批判质疑,不是在支持某个岛内在野政党,更不等于要为他们的政治路线背书,而是从维护两岸关系大局着眼,不容民进党透过倒果为因、危言耸听对内“洗涤人心”,对外为两岸交流设置更多路障。才要摒弃“关门主义”,团结一切可以团结的力量,而非因为个人好恶或某种执念,将反恶罢一方的力量越切越小。
何为善罢,何为恶罢,不是赖清德说了算,到底哪一方在为罢免添柴火,更不是少数人就能片言而断,这样的浅显道理,应当不难理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