随着以色列总理内塔尼亚胡公开宣布对加沙地带展开“全面军事行动”,一场被国际社会担忧为“灭国之战”的冲突正式拉开序幕。

美国政府在关键时刻为以色列“开绿灯”,批准其调用F-35战机等先进武器,这一决策不仅加剧了地区紧张局势,更将加沙推向了人道主义灾难的边缘。



与俄乌冲突的旷日持久不同,这场以城市巷战和密集轰炸为主的冲突,在惨烈程度和地缘政治复杂性上均呈现出截然不同的特征。

历史积怨与领导人的博弈

加沙危机的核心矛盾,源于以色列与巴勒斯坦长达数十年的领土争端,联合国将巴勒斯坦地区划分为犹太人与阿拉伯人国家,但战争导致数十万巴勒斯坦人成为难民,加沙成为主要聚居区。



自以色列现任总理内塔尼亚胡自2009年执政以来,一直以强硬姿态著称,其推行的定居点扩张政策和军事镇压行动,与巴勒斯坦民族权力机构主席阿巴斯的温和路线形成鲜明对立。

其策略包括军事压制、拒绝战后直接控制加沙(避免人道主义负担),同时推动与沙特等阿拉伯国家建交以孤立哈马斯,国防部长加兰特主张明确战后计划,反映了其内部对长期占领的顾虑。



而阿巴斯领导的法塔赫在约旦河西岸执政,对加沙影响力有限,其博弈核心是维护国际承认的合法性,呼吁停火并重建加沙,但受制于以色列封锁与哈马斯对抗。

阿巴斯虽主张通过谈判解决争端,但面对以色列对加沙的全面封锁(自2007年起限制物资进出)和定居点蚕食,巴勒斯坦内部激进势力(如哈马斯)的崛起进一步撕裂了政治和解的可能。



1967年“六日战争”中,以色列占领加沙,此后通过军事控制、定居点扩建等手段强化主权,2005年以色列单方面撤离加沙,但保留对边界、领空及海域的控制权,为后续冲突埋下伏笔。

平民伤亡与“灭国”争议

内塔尼亚胡执政期间,以色列对加沙的军事行动从未停歇,2008年“铸铅行动”、2014年“护刃行动”均以摧毁哈马斯基础设施为目标,但未能根除冲突根源。



但现如今以色列此次军事部署堪称“史无前例”,30万预备役部队动员、海陆空联合打击、无人机实时监控,其目标直指摧毁哈马斯武装力量,通过彻底占领加沙,切断巴勒斯坦海上通道,迫使哈马斯屈服。

然而加沙地带仅365平方公里的土地上居住着超过230万人口,人口密度全球最高,军事行动的展开必然导致大规模平民伤亡,截至10月底,加沙已有超6000人死亡,其中儿童占比高达40%。



因此人们不得不值得警惕,在对方的这一策略下,封锁与轰炸的计划必然会制造出一场堪比“露天监狱”的人道灾难。

加沙民防部门的记录显示,平均每摧毁一栋据称属于哈马斯的建筑,就有至少十几名无辜平民跟着陪葬,国际刑事法院的检察官更是拿出了以军在海滩难民帐篷区使用白磷弹的证据。



更值得警惕的是,以色列军方公开宣称要切断加沙与外部海域的联系,这一举措若实施,将彻底断绝巴勒斯坦建立沿海国家的政治愿景,使其沦为“陆锁国”。

若加沙沦陷,巴勒斯坦将失去最后的海上通道,建国梦想彻底破灭,温和派阿巴斯或与以色列合作接管加沙,沦为政治傀儡,若拒绝妥协,其政权可能崩溃,巴勒斯坦陷入全面分裂。



更深远的影响在于,哈马斯虽遭重创,但抵抗势力可能转向游击战,中东恐怖活动风险激增。

美国角色与全球分歧

加沙冲突与俄乌冲突存在本质差异,前者是“封闭战场”,后者是“跨境战争”。



加沙被以色列、埃及和地中海三面围困,军事行动导致的难民潮无处可逃,人道主义救援通道近乎瘫痪,而俄乌冲突中,乌克兰拥有向西欧转移人口的可能性。

这种地理封闭性使得加沙危机更具“不可逆性”,一旦基础设施被彻底摧毁,重建将比乌克兰更为艰难。



而美国在其中扮演的角色,也颇有些耐人寻味,与俄乌冲突中西方国家的集体制裁不同,美国对以色列的军事支持近乎“无条件”。

曾经的拜登政府不仅紧急向中东增派航母舰队,更批准向以色列运送价值超10亿美元的弹药,并不惜绕开国会,紧急批准向以色列提供1000枚“地狱火”导弹。

这种导弹在阿富汗战场就因其巨大的碎片杀伤范围(半径150米)而臭名昭著。



甚至2024年美军空袭叙利亚、伊拉克的行动已显露美国维护霸权的决心,加沙冲突则成为其巩固“盟友盾牌”的又一筹码,所以即便国际社会谴责声浪高涨,白宫仍以“反恐”为由默许以色列行动。

现在特朗普对内塔尼亚胡的态度因政治利益发生过多次转变,2020年因内塔尼亚胡承认拜登胜选而公开决裂,但在2025年加沙冲突中又为其军事行动提供政治背书。



特朗普政府采取多项突破性举措的,包括承认耶路撒冷为以色列首都并将美国大使馆迁至该地,同时支持以色列对约旦河西岸犹太人定居点的主权主张。

而这些行动不仅打破了美国长期以来的外交模糊政策,更是被视为对以色列右翼政府的直接背书。



甚至特朗普政府还在推动着向以色列出售F-22战斗机等尖端武器,并签署《亚伯拉罕协议》促成以色列与阿联酋、巴林等阿拉伯国家关系正常化,旨在巩固以色列的区域军事霸权和经济合作网络。

面对着以色列的攻击,以及美国的默许与支援下,以色列的全面入侵将摧毁剩余基础设施,粮食与药品短缺或引发大规模饥荒与疫病。



对此联合国发出警告称,轰炸密度远超俄乌冲突,且加沙无退路可逃,平民伤亡可能突破历史纪录,但国际救援组织面临美国与以色列的双重阻力,人道通道近乎瘫痪。

结语

美国在安理会的否决权使联合国调解失效,欧洲国家虽谴责但无力施压,拉伯国家民间反美情绪沸腾,伊朗或借机煽动地区动荡。



这场冲突正撕裂国际秩序,美国以“民主”之名行霸权之实,以色列以“安全”之名践踏人权,而巴勒斯坦的生存权在国际政治博弈中沦为筹码。

当“灭国之战”的阴影笼罩加沙,世界所目睹的不仅是两个民族的恩怨,更是大国博弈下的人性消亡,美国点头的绿灯,照亮的是以色列的坦克之路,熄灭的是200万人的生存之光。



不知道您对此有什么看法呢?欢迎在下方评论区留下你的想法,喜欢文章的话记得点赞关注我们下期再见。

ad1 webp
ad2 webp
ad1 webp
ad2 web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