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五一”假期,在湖州各大热门景区,湖州公安生态警务联盟集中宣防活动轮番上演。
作为“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理念诞生地,2020年底,湖州在全国率先提出并实施生态警务新机制。去年,湖州创新“生态警长+生态义警+生态警务联盟”的生态守护体系,共同参与巡山护林、环境类矛盾调解、生态宣传等志愿服务活动。
保护生态这件事,湖州从全警走向全民。
人在景中游,警在身边守
“深蓝计划”是安吉县梅溪镇红庙村的一家咖啡馆,坐落在湛蓝的天然湖泊和冷冽的岩石之间,被人们称为“小冰岛”。
“五一”假期,“深蓝计划”人头攒动。梅溪派出所推动生态出行,对车辆人流等情况科学疏导,畅通出行交通,通过“小喇叭”提醒游客注意人身财产安全;与咖啡馆工作人员、生态义警建立微信群,方便游客第一时间得到就近帮助。
去年国庆假期,“深蓝计划”成为湖州公安首批生态警务联盟成员单位。据统计,去年“深蓝计划”接待游客70余万人次,日最高接待量达2.06万人次。
吴兴长颈鹿庄园、德清江南瑶坞……一个个“网红”景区或打卡点持续火爆的背后,是一名名生态警长在接续守护。从2013年在全省首次提出“河道警长”,到“八大警长”,湖州最终形成了生态警长的全面守护体系,实现生态领域守护全覆盖。
如今,全市2185名生态警长,联动生态义警队伍,依托生态警务联盟,实现全市主要景区全覆盖,辐射群众286万余人次。
警力有限,民力无穷
清晨的南太湖,薄雾如纱,69岁的生态义警宋松元沿着河浜缓步前行。早起巡河,是他每天雷打不动的习惯。
在乔溇生态警务联勤共治工作站的墙上,挂着宋松元带领生态义警一起守护“青绿”的照片。“护水队、护村队、护企队、护校队,这些都是我们的生态义警。”站长徐建根指着照片介绍。
像宋松元护水队这样的生态义警群防群治队伍,湖州现在有92支4094人,他们每天穿梭在“守青山、护绿水”的最前沿。
生态旅游是长兴县水口乡的招牌亮点,每年接待外地游客超500万人次。游客多了,不免会产生一些生态环境问题。“大家生态保护意识越来越强,向我反映的积极性越来越高,我一个人肯定忙不过来,于是招募了‘游呇安’生态义警队。”生态警长沈建华说。
“竹童网宣”“渔都卫士”“苕溪卫士”“飞哥”……在湖州,这些生态义警每天在生态警长的带领下,围绕当地盗伐林木、食品安全、非法狩猎、非法捕捞等重点领域,开展日常巡逻、隐患排查、线索上报。
以联盟之力,守“湖”青绿
发动社会力量参与生态保护,提升全民生态保护意识,湖州正持续擦亮“生态警务看湖州”品牌。
“生态警务联盟作为生态警务中的一项创新工作,选择具有品牌代表性和影响力、具有社会责任感、有意愿参与生态环境守护的商家单位加入到生态保护中,并带动热心生态公益的游客参与进来。”湖州市公安局相关负责人表示。
生态警务联盟,见证了生态价值正在实现转化。在南浔,依托生态警务联盟组建包括专业警长、行业协会等的专家团队,邀请渔业专家免费为渔民上门指导,为水产养殖户提供科学养殖、合同签订等方面的知识培训,推动生态养殖“零污染”,助力渔业产量的提升和渔业产值的增长。
“生态警长+生态义警+生态警务联盟”生态守护模式,为绿水青山筑起一道法治屏障,更探索出一条全民参与、多元共治的生态治理新路径。生态警长的“藏青蓝”、生态义警的“守护绿”与社会的“协同力”在湖州交织成网。
近日要览
审 核:李彤华
值班编辑:安 然
稿件来源:平安时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