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汽车零部件行业摸爬滚打很多年的汪总,车库里停着不乏多辆百万级豪车,还有那台已陪伴他穿越38万公里风雨的奥德赛。当被问及为何对这台MPV情有独钟时,这位零部件专家说,发动机跑了三十多万公里,连气门室盖垫都没换过。这个细节,恰是奥德赛品质传奇的冰山一角。



零部件专家的“反向选择”

作为某汽车零部件企业掌门人,汪总对车辆的评判标准近乎苛刻。当同行们追逐BBA的星光时,他却将奥德赛作为主力通勤车。“那些豪车看着光鲜,但德系车的涡轮增压器三年就漏油,美系车的变速箱顿挫像坐船。”在零部件专家眼中,奥德赛的“偏执”体现在车辆零部件一些看不见的地方的高品质。



这种“偏执”在38万公里的长跑中得到了验证。当其他豪车陆续出现烧机油、漏防冻液等问题时,奥德赛的i-MMD混动系统依然品质如新车,耐久性在行业内堪称标杆。

场景化品质的“炼金术”

在零部件专家看来,奥德赛的品质密码藏在每个使用场景的细节里。当接送新生儿时,当送老人就医时,低地板设计让上下车无需额外踏板;甚至在接待德国客户时,客户代表团对奥德赛的性能赞不绝口。“我们开奥德赛去机场接送他,从机场出来到无锡,他说这台车坐起来很舒服,跟德国车子感觉不一样,尤其认可奥德赛的舒适性。因为我们无锡工厂主要是做变速箱里面的关键部件,他是一个专家,来我们这里是做评审的,对奥德赛的驾乘体验评价还是挺高的,因为他当时要求我们做一些动作,在35%的斜坡上,让我们做坡道起步等一系列操作,所有的要求奥德赛都能很好地完成的。”汪总如是说。



这些场景化品质的实现,源于广汽本田的“人本智慧”造车哲学。在涂装车间,工程师们耗时2个月进行600多次模拟实验,只为解决一个0.3mm的漆面瑕疵;在总装线上,每台奥德赛都要经过1800个质量检测点,包括四轮定位、灯光检测、淋雨测试等12道严苛工序。正是这种“鸡蛋里挑骨头”的品控,让奥德赛在中国市场收获70万家庭信赖,更成为首款返销日本市场的日系MPV。

在品质保障体系上,广汽本田构建了行业领先的GHQS质量管理体系。从激光焊接速度达到110mm/s的行业天花板,到品质一次性合格率99.8%的严苛标准,每一项数据都在诠释“广本质造”的含金量。



品质进化的“无限游戏”

如今,奥德赛仍在进化,“永不停歇的品质进化论”,让奥德赛在北美市场连续十年蝉联细分市场销冠,全球用户突破400万。



当汪总驾驶着奥德赛驶过第38万零1公里时,他或许不会想到,这台车正在改写MPV的品质定义。从零部件专家的专业认可,到全球市场的品质认证,奥德赛用38万公里的可靠表现证明:真正的豪华,不是配置表的堆砌,而是经得起时间考验的品质坚守。这种坚守,让奥德赛成为MPV市场当之无愧的“品质图腾”。

ad1 webp
ad2 webp
ad1 webp
ad2 web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