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些事情,我们说不清,却又能够感触到。
比方说,天助我也,天意难违。
“天”在哪里,到底的指天空,还是莫须有的老天爷,还是古代的天子。
带着疑惑,我们看古人的一句话:“顺天者昌,逆天者亡。”
原来,“天”代表的事物发展的规律,是人们总结出做人做事的智慧,是人意的集合。
作为一个家庭,如果老天要赐福,就会有以下几个吉祥的预兆,顺势而为,就可以兴旺发达了。
01
家业遇到困难,家人会一起想办法,说明老天在“赐能”。
《小窗幽记》中写道:“天欲祸人,必先以微福骄之,要看他会受。天欲福人,必先以微祸儆之,要看他会救。”
一个家庭的幸福,不是一帆风顺的,往往会经历一些波折。
小小的困难来了,大家一起想办法,很快就会逆转。困难,变成了追求幸福的过程,也让大家都增加了经验,多了一些凝聚力。
唐朝时,有一个叫马周的小伙子,父母早亡。
他一边苦苦支撑生活,一边读书。地方官见他学识不错,就安排他做抄写工作。
可惜,马周常常喝酒,耽误工作,导致多次被训。
丢了工作之后,马周决定去京城闯一闯。
到了京城,他住进一个寡妇家。
寡妇不厌其烦地帮助马周找工作,让马周去武将常中郎家做秘书。
经过多番折腾,马周被唐太宗厚爱。马周和寡妇还成了夫妻。
对于马周的成功,人们总结一个道理:“水不击不跃,人不击不奋。”
人在遇到困难的时候,身边的家人是支持,还是嘲讽,还是爱理不理。家人的态度,就是家庭的合力,或者是内耗。
家人一起来面对,那么困难迎刃而解。这就是家庭的能量,被激发了。
困难,让一个家庭更加团结,这就有无限可能,解难的过程,就是聚能的过程。
02
左邻右舍相处,家人都愿意搭把手,说明老天在“赐德”。
我们都相信,“上天有好生之德”。也相信,厚德载物。
可是老天是如何给家庭“德”的呢?
真的不是直接给一个家庭,无尽的荣誉。而是让家庭周围的环境,变得不那么好,给家庭有立德的机会。
明代的袁了凡,小时候就失去了父亲。母亲李氏,独自拉扯几个孩子,吃尽苦头。
更糟糕的是,邻居很不友善,欺负袁家的孩子。
李氏没有指责邻居,而是告诉孩子:“帮邻居捡起风落的枣子......”
邻居大病一次,李氏就找整条街的人凑钱,送邻居去治病。
邻居很受感动,从此大家亲如一家。
长大后的袁了凡,走进了官场。他处处与人为善,给百姓很多的实惠。官职就越来越大。
袁了凡在家训中写道:“一切福田,不离方寸。”
原来,一家人都有善心,那就没有不幸福的道理。
善心给了周围的人,那么周围的人也会感激不尽。这就真正改变了家庭的人居环境。
我们都知道六尺巷的故事。
一户人家要建房,和邻居争夺地皮。其中一家就主动让出三尺,另外一家就不好意思争夺了,也让出三尺。
互相让一让,两家就和睦相处,成为了立德的典范。
一个有德的家庭,是一个地方的“标杆”。子孙要做什么事情,找对象,都会得到大家的帮助;老人独自在家,也会有邻居关照。
当我们生活在一个祥和的地方的时候,幸福指数会特别高。
03
家里的年轻人,社交、找对象都很容易,说明老天在“赐缘”。
我们把年轻人结婚,说成是“天赐良缘、天造地设”。这就说明,天意会给人缘分。
看三国时的诸葛亮,很小就失去了父母。
他跟随叔父一起长大。
成年后,有一个地方的老者,对诸葛亮说:“家有丑女,是否愿意接纳?”
诸葛亮笑着说:“好啊。”
就这样,诸葛亮就娶了黄月英为妻。
婚后,诸葛亮借助娘家的势力,更进一步。夫妻一起把孩子教育好。诸葛来做了蜀国的宰相,其几个儿子都是一方要员。
诸葛来的成功,不是一个人做成的,而是依托了“血缘、业缘、姻缘”。其中,姻缘是最长久的缘分。
回到现实,我们还会发现,儿女有姻缘,会带来家庭的希望。成年人所有的努力,都有一个共同的目标——给下一代,更好的条件。
一家人,一代接一代,福气就源源不断。就算生活很苦,人回到家,看到孩子嬉闹,听孩子喊爸爸妈妈,立马就消除了疲惫。幸福噶,油然而生。
若是一代人不婚不育,和人类发展规律背道而驰,这家庭再有钱,也是呜呼哀哉的样子。老天也是爱莫能助。
04
当然,没有人说得清,老天具体在什么时候赐福。
也可以说,老天无时无刻都在赐福,只是你缺少发现的眼睛。
身边有人跌倒了,你扶一把,就多了一分德行;去店铺吃早餐,遇到动心的人,你要了联系方式,就多了一分缘分;走到大街上,看到一个广告牌,停下来读一读,发现里面写的工作,适合自己,机会来了......
你还积极引领家人,读书,谋业,存款,育儿,旅游......众人齐心,诸事大吉。
我们不知道“天”具体是什么,但只要天天努力,一切都是最好的结局。
作者:布衣粗食。
关注我的文字,走进你的心灵。
文中配图来源于网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