观点如潮水逆流 唯独心声不息
文 | June
26 岁的中国选手赵心童创造历史
2025 年 5 月的斯诺克世锦赛赛场,26 岁的中国选手赵心童创造历史 —— 他不仅成为首位摘得斯诺克世锦赛桂冠的中国及亚洲选手,更以业余选手持外卡的身份打破百年赛事纪录。这项起源于英国、被视作“绅士运动”的顶级赛事,长期由西方选手主导,如今赵心童的逆袭,不仅为中国斯诺克书写新篇,更折射出一个家庭对梦想的托举力量。
回顾中国斯诺克的崛起之路,丁俊晖摘得世锦赛亚军的经历曾点燃国人希望,但真正实现冠军突破的赵心童,其成长轨迹更为特殊。当其他孩子埋头课本时,13 岁的赵心童在父母支持下辍学,专注台球训练。在电视访谈中,赵心童的母亲坦言,面对孩子“大学毕业后仍要打台球”的坚定回答,她选择尊重:“既然热爱,为何不早点开始?”这份开明,让赵心童得以卸下学业包袱,全身心投入热爱的领域。
图源 央视新闻
在传统教育观念中,按部就班完成学业、谋求稳定工作,被视为 “安全” 的人生路径。赵心童父母的选择,实则是一场充满风险的博弈 —— 若孩子未能在职业赛场崭露头角,或许将面临前途未卜的困境。但正是这份对孩子天赋与兴趣的信任,为他铺就了一条不寻常的成功之路。正如心理学家所言:
“真正的教育,是点燃火焰,而非填满容器。”
当父母愿意成为孩子追梦路上的后盾,往往能激发意想不到的潜能。
从赵心童的经历不难发现,兴趣与天赋的结合,远比机械的考试成绩更具驱动力。当孩子主动投入热爱之事时,学习不再是被动应付,而是充满热情的探索。这种内驱力带来的专注与坚持,远超外界施压的效果。如今,社会对多元成长路径的包容度不断提升,“一考定终身”的时代早已远去,电竞选手、网络作家、非遗传承人等新兴职业层出不穷,只要深耕热爱的领域,皆能开辟属于自己的天地。
图源 央视新闻
当然,支持孩子追逐梦想,并非盲目鼓励放弃学业。赵心童父母的选择,建立在对孩子天赋的敏锐洞察与理性判断之上。对于家长而言,
关键在于观察孩子的兴趣方向,给予试错与探索的空间
同时帮助其平衡专业发展与综合素质的培养。唯有如此,才能让孩子在热爱的道路上走得更远、更稳。
赵心童的冠军奖杯,不仅是个人实力的见证,更是父母智慧与支持的勋章。它提醒我们:教育的意义,不在于为孩子规划“正确”的人生,而在于守护那份珍贵的热爱,让每个独特的灵魂,都能在适合自己的土壤中绽放光芒。
■ 编辑排版|Esther
■ 图片|来自AI作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