万万没想到,二战之后,仍有一个国家坚持殖民思想,成为世界上领土扩张最多的国家,这便是我国的西南邻居印度,那么,印度为何要坚持扩张领土?对我国的地缘战略又将产生什么影响?
二战后印度的扩张思想
历史上很长一段时间,印度都不曾成为如今规模如此之大的统一国家,而是由多个大小部落分而治之。直到1757年,英国殖民者通过东印度公司,不断侵略印度,并在1858年,建立英属印度,真正意义上将印度次大陆整合成一个完整的统治区。1947年印度脱离英国殖民独立后,继承英属印度大部分土地。
但在地缘关系中,也依旧继承英国的殖民思想。比如在英国殖民时期,为了巩固维护这片战略要地,尤其是防范北方俄国的南下渗透,英国结合南亚特殊的地理格局,形成了“一个内湖、两个同心圆、三个缓冲区”的安全战略构想。
其中一个内湖指的是印度洋,两个同心圆则是指尼泊尔、不丹和锡金三个喜马拉雅山区国家,以及阿萨姆北部,东北部,印度的西北部边境地区,视为同心圆内圆,外圆则是指泰国、缅甸、阿富汗、伊朗、以及我国的西藏、波斯湾部分国家所形成的大区域。内外两个同心圆,可进一步巩固英国在印度内部的核心地位。
三个缓冲区则是指将我国的西藏视为中印之间的缓冲屏障,将阿富汗作为与俄国博弈角逐的关键,将印度洋视为在亚洲应对外部威胁,巩固海权的战略要地。
而印度独立后,继续试图维系“一个内湖、两个同心圆、三个缓冲区”的地缘战略构想。将印度洋视为“自己家的海洋”,并通过霸权思维,对周边国家施压,同时不断扩张领土也是其重要手段。
比如英国殖民者在退出南亚时,制造的印巴克什米尔之争。虽然1949年在联合国调停下,印巴划下770公里停火线,克什米尔被一分为二,印度控制其中52.5%的面积,大约10万多平方公里。但印巴两国的矛盾并没有就此化解,多年来依旧冲突不断,包括此次矛盾升级,仍绕不开对克什米尔的争议。
在与中国的边界争议中,印度坚持以英国殖民时期非法炮制的麦克马洪线、约翰逊线等伪界限,对原本属于中国的多处领土提出主权诉求。1962年对印自卫反击后,我国考虑到高原补给困难、推进中印划界谈判等现实情况,选择主动后撤至实控线内,印度借机重返藏南,导致9万平方公里的藏南地区,大部分仍被印度非法控制。
更值得注意的是,原本应该在二战后,英国退出南亚获得独立地位的锡金,却在印度的一步步影响下,1975年彻底成为印度第22个邦,如今锡金邦的面积约为7096平方公里,地处中印不三国交界处,东侧紧邻我国亚东县,南侧便是印度的七寸西里古里走廊。
另外在1971年东巴基斯坦独立成为孟加拉国后,印度还实际控制了总面积约8249 平方公里的安达曼 - 尼科巴群岛,该群岛扼守马六甲海峡西北口,被印度视为巩固在印度洋和马六甲海峡地位的战略前哨。
除了实际吞并占领的土地,印度在南亚和印度洋通过经济控制、政治影响、军事干预等手段,对不丹、尼泊尔、斯里兰卡、马尔代夫等国家加以控制,以此强化和继承英国殖民遗产。而印度这种战略策略,不仅改变了南亚的地缘格局,也对中印的领土争端埋下了长期隐患。
印度的领土扩张,对我国将产生什么影响
南亚是我国西南内陆出海进入印度洋的重要窗口,巴基斯坦、尼泊尔等国,更是共建一带一路的重要伙伴,但印度通过地缘卡位,制衡中国在喜马拉雅地区的影响力,通过军事优先,稳固在南亚的战略地位,通过制定法律、公投等方式赋予扩张领土“合法性”等行为,对中国在南亚的战略布局将产生诸多不确定性。
但近年来,随着中国互利共赢,相互尊重的合作精神在南亚不断推广,以往任由印度摆布的小国开始将与中国合作视为摆脱印度影响的救命稻草。
比如一带一路的旗舰项目中巴经济走廊,中国与尼泊尔共同推进的中尼跨境铁路,斯里兰卡租给中国99年的汉班托塔港,中国与马尔代夫启动的自贸协定,向孟加拉国提供120 亿美元低息贷款等,通过与南亚小国的经济、贸易、基建、金融等方面互动,正在逐渐构建起“环印度包围圈”。
同时,在中印边境上,中国呈压倒性优势使得印度越发被动,加上在经济上对中国的高度依赖,致使其不得不坐上谈判桌,尽快解决中印边界问题,这恰恰是中国在地缘博弈和国际合作中的战略平衡艺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