撸串喝啤酒才是夏天的正确打开方式。
在街头巷尾的大排档里,在年轻人的聚会桌上,乌苏啤酒曾是当之无愧的“顶流”。
620毫升的大瓶装、充满地域特色的标签,让它在众多啤酒品牌中独树一帜。
然而如今,大家却发现货架上的乌苏啤酒渐渐消失,取而代之的是本地老品牌或是其他新兴产品。
曾经红极一时的“网红啤酒”,为何突然从巅峰跌落?一位经营了十多年饭店的老板,道出了四个现实原因。
性价比成了硬伤
乌苏啤酒的爆火,离不开网络时代的“梗文化”。
因为倒过来念的“NSNM”被戏称为“弄死你们”,620毫升的超大容量配上“劲大上头”的特点,让它成了年轻人社交中的话题单品。
在短视频平台上,“挑战大乌苏、揭秘夺命原因”的视频层出不穷,这种自带传播属性的标签,让乌苏在短时间内迅速破圈。
但有一点致命的是,乌苏啤酒的定价普遍在8-10元一瓶,比普通500毫升的啤酒贵了近一倍。
虽然容量多了120毫升,但对于日常聚餐来说,多出来的量并没有带来成倍的体验提升,反而让单次消费成本上升。
更关键的是,“劲大”这个曾经的卖点,逐渐变成了槽点,因为不少消费者反映,喝乌苏啤酒后容易头疼,第二天不适感强烈。
以前觉得上头是特色,现在大家更注重喝酒后的舒适度,尤其是第二天还要上班的年轻人,不想因为一杯酒影响状态。
饭店老板说,相比之下,本地品牌5元左右的价格,既能满足解暑解渴的需求,又不会给钱包造成负担,自然更受欢迎。
地域滤镜破碎
在乌苏啤酒爆火的初期,“新疆”这个地域标签功不可没。
广袤的草原、热情的民族风情,让消费者对这款来自西北的啤酒充满好奇。
很多人第一次喝乌苏,并非因为口感,而是想体验“新疆味道”,这种地域情怀带来的溢价,让乌苏在初期迅速打开市场。
但随着嘉士伯的收购,乌苏的“地域滤镜”逐渐破碎。
2016年,嘉士伯全资收购乌苏啤酒,这个曾经被视为“新疆特产”的品牌,成为国际啤酒集团旗下的一员。
虽然包装上依然印着“乌苏”二字,但生产基地开始向内地扩张,新疆本地生产的比例下降。
对于消费者来说,当发现心仪的“地方特色”变成了工业化流水线产品,那份独特的情怀便大打折扣。
而且现在人家发现它和普通啤酒没啥区别,所以也就没了新鲜感。
当乌苏不再代表独特的地域文化,而是成为众多工业啤酒中的一员,它便失去了最初的差异化优势。
尤其是在各地都有强势本地品牌的啤酒市场,消费者对“外来和尚”的宽容度并不高,一旦情怀透支,剩下的只有冰冷的产品力比拼。
口感优势不再
在啤酒爱好者眼中,乌苏曾经是“硬核”的代表。
11度的原麦汁浓度、4度以上的酒精度,比普通工业啤酒(原麦汁浓度多为8-10度,酒精度3度左右)确实更“有劲”。
但如今,消费者发现乌苏的口感正在悄悄变化,入口的甜腻感加重,麦芽的香气变淡,喝完后的头疼感却依然存在。
而这些问题都出在原料和工艺的调整上,为了适应大规模量产,乌苏啤酒开始使用大米、玉米等替代部分麦芽,啤酒花也从天然花穗变成了酒花浸膏。
这种改变在工业啤酒中并不罕见,但对于曾经以“真材实料”为卖点的乌苏来说,却是致命的。
而且近年来,精酿啤酒兴起,不少国产新势力推出了高酒精度、强风味的产品,比如拳击猫、高大师等。
这些啤酒不仅酒精度更高,还带有丰富的果香、花香,口感层次远超工业啤酒,相比之下,乌苏的“劲大”显得单调粗暴,缺乏品质感。
现在年轻人喝酒,要么追求清爽解渴,要么追求风味独特,而乌苏夹在中间很尴尬。
啤酒是典型的“重物流”产品,运输成本高、保质期短,本地生产是降低成本的关键。
青岛啤酒在全国有60多个工厂,雪花啤酒更是实现了“一省一厂”,而乌苏啤酒的生产布局却严重滞后。
直到2019年,乌苏才在新疆以外的地区建设了第一个工厂,此前主要依赖新疆生产后长途运输。
从新疆到内地的运费,加上仓储成本,让乌苏的终端售价很难降到和本地品牌同一区间。
再加上铺货效率低,饭店老板回忆说:“以前经常断货,尤其是夏天旺季,要货得等好几天,后来干脆就换了别的品牌,省得顾客抱怨。”
所以相比之下,本地品牌的优势一目了然,当乌苏试图通过网红营销快速占领市场,却忽视了啤酒行业最核心的供应链竞争力。
当热度过去,没有稳定的供货和合理的价格,自然会被本地品牌挤压。
此外,嘉士伯收购后的品牌策略也让乌苏陷入定位混乱,曾经铺天盖地的广告和促销活动消失不见,在消费者视线中慢慢淡化。
风光不再
乌苏啤酒的兴衰,也反映出网红产品所面临的普遍困境,依靠话题营销快速崛起,却在产品力、性价比和供应链上存在短板,难以抵御市场的长期考验。
对于消费者来说,喝酒是一种日常消费,需要的是稳定的品质、合理的价格和适配的场景,而不是一时的新鲜感。
而且啤酒这东西,老百姓喝的是实惠和顺口,乌苏火的时候,靠的是年轻人玩梗和地域情怀,但热闹过后,大家发现它既没有比本地啤酒好喝多少,又比人家贵,自然就没人买账了。
在高度同质化的啤酒市场,任何品牌都不能仅凭营销取胜,扎实的产品力、亲民的价格和稳定的供应,才是立足的根本。
如今的乌苏啤酒,或许正在经历从“网红”到“普通品牌”的回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