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世纪八十年代,在老一辈革命家纷纷退出历史舞台的时候,杨得志将军却迎来了他军事生涯的巅峰。
他先是在1980年担任了总参谋长,又在两年后担任了军委副秘书长,可谓步步高升。
然而,他的下属们更是能力不容小觑,其中有四个人在后来成为了军委副主席,在军中走得比老首长还要远……
虚心求教的张将军
其中一位是张震将军。他出生于湖南平江的一个贫苦农民家庭中,小时候因为家贫当过学徒,时常遭受雇主的打骂。
大革命开始后,张将军不愿再忍受上层阶级索求无度的剥削,十二岁的他开始参加童子团,并由于表现出色成为了副团长。
在此期间,他曾两次参加“平江扑城”的运动,冒着生命危险奔走在敌人的炮火中,为前线部队传递情报、探查敌情。
到十六岁时,他正式通过了党的考验,成为了一名合格的党员。
此后,他便正式开启了动荡的一生。在中央苏区历次反围攻战斗中,张震作为连指导员、营长,亲自上阵杀敌,并且每次都冲锋在前,作战勇敢。
黄克诚将军多次对他进行表扬,称他是一个了不起的年轻战士。
在长征过程中,他临危受命参加了血战湘江以及四渡赤水等艰险战斗,作战能力也开始日益成熟。
在抗日时期,他被调到新四军工作,开始担任第四支队八团参谋长。在这个时期,他与战神粟裕有了密切的交流,并从对方身上学到了很多指挥技巧。
到了解放战争中,身经百战的张震将军已经能独当一面了。
在苏中、鲁南以及莱芜战役中,时任华野二纵副司令的他凭借着出色的指挥将敌人打得无力还击,为部队取得了最终的胜利。
新中国成立之后,张震担任了武汉军区副司令一职,而他的上司正是杨得志将军。
在两人的默契合作下,军队成功转入正规化、现代化建设。两人之间的友谊也日渐深厚。
1980年,在杨将军担任总参谋长时,张震再次成为了他的副手,两人继续开启了合作之路。
在杨将军的言传身教下,张震很快就掌握了总参的具体工作,工作能力也逐渐提高。
1992年,经验丰富的张将军被任命为了军委副主席。
“将军县”走出来的功勋
另外一位是刘华清。他出生在湖北黄安这个历史悠久的革命老城。从这里先后走出了223名将军,刘华清就是其中一位。
他家境贫寒,常年遭受地主欺压。后来为了挣一口饭吃,不满十五岁的他便加入了红军,开始参加革命。
岂料,就是这个决定改变了他的一生。
这个“红小鬼”参加过鄂豫皖苏区历次反围攻以及长征等重大军事活动。
部队的生活无疑是艰辛的,但刘华清却从未喊过放弃。不管多大的困难,他都咬牙坚持了下来。
由于表现出色,他屡次得到上级提拔,曾担任二十五军政治部科长、十五军团政治部科长等职。
抗日开始后,他又被刘伯承调到身边,开始担任129师司令部秘书主任,为创建冀鲁豫根据地作出了巨大贡献。
全面内战爆发后,他担任中野二纵六旅政委,先后参加了上党、邯郸、定陶等战役,次次在绝境中出谋划策,带着部队化险为夷。
在之后的羊山集战役中,面对我军被敌人包围的情况,他沉着冷静,亲自上阵指挥带着部队突破了敌人的阵地,为军队立下大功一次。
新中国成立之后,他再次被中央委以重任,前往苏联海军学院学习,掌握了大量的海军建设技术。
此后,他便将全部的精力都奉献给了海军,并开始致力于研发核潜艇。
1980年,他也同样被任命为副总参谋长,成为了杨得志的得力助手。
到了1982年,刘华清开始出任海军司令员,依旧与杨将军保持着密切的联系。
这段时期,两人共同参与军委会议,时常针对海防问题提出联合建议。
在1989年,刘华清凭借着丰厚的资历和工作经验,担任了军委副主席。
大名鼎鼎的“铁军”师长
还有一位是张万年将军。
相较于前两位,张将军的年纪就比较轻了。他出生于1928年的山东黄县,在抗日时期参军。
小时候的张将军因为受战乱连累,经常吃不饱饭。此后很长一段时间,他都跟随母亲去讨饭。
在这种环境中长大的他对于战争逐渐产生了厌恶的情绪。
后来他的父亲被日军抓走当壮丁,并且一去不复返后,张万年对日军更是痛恨至极。
为了家仇国恨,年仅十六岁的张将军参加了八路军,成为了胶东军区的一名战士。
在许世友将军的率领下,胶东地区的抗日形势逐渐好转。看着许将军在战场上奋勇拼杀的样子,张万年更是升起了无限敬佩之情。
从此他便暗下决心,今后要像许将军那样去战斗。在之后的日子里,他便开始在战场上冲锋陷阵,愈战愈勇。
在战斗最危险的时候,他曾几次将上级从火线上背下来,这也让他在军中名声大震。
此后,他便经常受到提拔,职位也从普通战士晋升到了排长。
解放战争开始后,他陆续参加了辽沈、平津战役,在之后一系列战斗中立下了赫赫战功。
新中国成立后,他被任命为127师师长,驻防在武汉军区。当时司令员正是杨得志将军。
在此期间,两人共同参与了对越自卫反击战。杨将军在作战后总结时,高度肯定了张万年在攻克谅山时“穿插果断”的战术。
1980年,张将军在担任济南军区司令时,多次参考杨得志留下来的山地作战训练手册,狠抓部队训练,并从中受益匪浅。
1995年,他出任军委副主席,继续奋斗在部队一线。
年轻有为的将领
最后一位就是迟浩田将军了。他与张将军一样,也算得上是年轻干部。
他是山东招远人,于1944年入伍。在抗日时期他主要负责文职工作,曾先后担任过连队文书、连文化干事等职。
解放战争开始后,他开始走上军事岗位,陆续当过连副指导员、营副指导员。
也是在这个时期,他在军中出了名。
先是在淮海战役中,我军在遇到危险时,他直接带领战士们一炮打下了敌人的一辆坦克,其他几辆坦克也被吓得落荒而逃。
这一战也让他的连队被称为“济南英雄连”。
在解放上海时,由于敌人负隅顽抗,我军久攻不下。最后将军带着两名战士,直接从下水道钻过苏州河,深入虎穴。
三个人不费一枪一卒,直接抓住了一千多个敌军,这一仗让聂凤智军长都叹为观止。
新中国成立之后,部队便开始大力栽培他。在杨得志担任总参谋长期间,他也作为副手之一,开始协助杨将军处理各种繁杂的军务。
凭借着雷厉风行的做事风格,迟浩田很快就成为了军中的二把手。
到了1995年,他正式被任命为军委副主席。
虽然以上这四位老将军后来都做到了比老首长更高的位置,但他们对国家对群众的心却是一样的忠诚。
他们继承了革命先辈们的遗志,也将革命的优秀传统传承给了下一代,完成了先烈们的遗愿。
我们相信江山代有人才出,今后将会有更多的优秀人民干部走上领导岗位,完成革命任务的交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