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文陈述所有内容皆有可靠信息来源,赘述在文章结尾

在我国的历史上,中华民国的创立可谓是一个极具创造性的举动,代表着我国结束了两千多年封建帝制的统治,百姓们的思想也开始慢慢得到了开放,各行各业都慢慢得到了发展,然而提到中华民国自然就逃不开对于“大总统”袁世凯的讨论。



在那段历史上,袁世凯可谓是个极具争议性的人物。从清末新政积极推动者到窃取辛亥革命果实的北洋大总统,他的一生充满铁血与权谋,他甚至还想自己称帝恢复封建的统治。

那些身穿龙袍端坐龙椅接受文武百官朝拜的罕见老照片,更是将权力野心展现得淋漓尽致。今天,就让我们用一组老照片来走近袁世凯。



袁世凯出生于十九世纪中期,其家世也是非常显赫,在清政府和太平天国政权打得不可开交之时,袁世凯的家族也在清朝廷谋得了一些职位,这也为他后来在官场的畅通无阻而铺路。从小袁世凯便拥有着雄心壮志,一心想要通过走科举这条道路来光耀门楣。



场景还原

科举可谓是千军万马过独木桥,年少的袁世凯也没少被打击,他两次参加乡试,始终榜上无名,而袁世凯也并未因此消沉,无非就是一条路不通就换另一条路,他将书籍资料都扔得远远的,开始找适合自己的人生方向。



在照片中,只见袁世凯身着一套华丽的白色军装,军装上缀满了金色的装饰和勋章,格外显眼,他的肩章宽大,绣上面有精细的图案,彰显着权力与地位,头戴一顶高高的白色军帽,帽檐上有金色的装饰线条,与整套军装相得益彰,他的面容严肃,目光炯炯有神,透露出一种威严和自信。

在1882年,朝鲜大地上发生的一次动乱改变了袁世凯的人生方向。



那时候朝鲜爆发壬午兵变,朝鲜内部非常混乱,国内势力和日本勾结,日本人甚至直接揽下了朝鲜的朝政,还对粮食交易进行限制,两者关系非常紧绷。

于是,朝鲜方主动向清政府求救,清政府便派出了丁汝昌、吴长庆等人出兵朝鲜,袁世凯在这时以帮办的身份一同前往了朝鲜。



正当清军即将登陆时,一名士兵以晕船为借口想要暂缓登陆,袁世凯在这时被吴长庆任命为代理,袁世凯也不负众望的展露出了自己的军事才能。

在他的带领下,清军直接领先日军半天到达,获得了战斗中的主动权。



在照片中,只见袁世凯身着一套合身的军装,上面有金色的扣子和装饰线条,显得庄重且正式,腰间系着一条宽厚的皮质腰带,腰带上有一个醒目的腰带扣,增加了整体威的严感。

袁世凯的军事才能还体现在手段的强硬上,面对出现违反军队纪律的行为和欺压百姓行为的士兵,袁世凯直接将其就地正法,起到杀鸡儆猴的作用。



在平定叛乱的途中,袁世凯也是屡次献出好计谋,用鸿门宴擒获对家,很快帮助朝鲜扫除了动乱,当地的国王对他也是十分感激。

这一出让袁世凯在朝鲜声名鹊起,清朝廷便自然而然的让他担任两国之间的通商大臣,朝鲜的军政事务也都由他管理,一时之间好似成为了朝鲜的土皇帝,看似很耀眼的成就,几乎都要让人忘记他才二十多岁,可谓是前途无量。



照片展示了袁世凯与母亲的合影,只间袁世凯身着深色长袍马褂,衣襟上绣着简单的花纹,展现出传统服饰的庄重与朴素,其发髻梳得一丝不苟,整齐地束于脑后。

站在母亲身旁,双手背后,微微前倾的姿势显得十分恭敬,母亲则身着浅色长袍,面带微笑,双目眯微,眼神中透露出母亲特有的温柔与慈爱。



除了杰出的军事素养,袁世凯在政治上也极具敏感。在戊戌变法发生时,光绪皇帝联合康有为和梁启超一起发动变法想要挽救清政府,袁世凯则因为手握重要的兵权,维新派和守旧派则都想要争取他的支持。

袁世凯面对两边的诱惑和期待,心中也是敏感的知道,光绪皇帝对慈禧太后可谓是胳膊拧不过大腿,慈禧太后毕竟手握实权,于是袁世凯果断选择站队慈禧太后,背叛光绪的同时,还将他们的秘密尽数告诉了太后。



光绪皇帝因此而被囚禁,而袁世凯却因为获得了慈禧太后的信任,开始得到青睐而在政治上崭露头角。

在照片中,只见袁世凯身着传统的中式长袍,面容圆润,表情严肃而庄重,双目微微眯起,目光深邃而坚定,透露出一种不容置疑的权威感,胡须也修剪得整整齐齐。



在后来的政治生涯中,袁世凯也是坚定的拥护和讨好着慈禧太后,圆滑和敏锐的性格导致他的官职被提拔得非常快,没多久就接任了李鸿章的职位,成为疆臣之首。

恰逢当时甲午战争失败,清政府从天朝上国的梦中惊醒,决定创办新式陆军,提高国家的军事能力。



则是牢牢的把握住这个机会,他积极活动人脉,成功被任命为军队的督办,带领军队在天津练兵。

练兵期间,袁世凯积极借鉴西方的制度和方式,选拔的士兵不仅有优越的身体素质,还具有一定的文化素养,甚至还创办了学堂,只为了储备大量有才华的军官。



经过长时间的练兵,袁世凯也趁机在士兵面前刷了一波好感,很多人都对他忠心耿耿,本该是属于国家的军队,被袁世凯训得仿佛是自己的四人军队。

在照片中,只见大家正在为袁世凯称帝而做准备,街道被布置得非常热闹,敲锣打鼓的声音显得格外兴奋。



政治局势可谓是变化多端,随着慈禧太后和光绪的去世,隆裕太后上位听政治,由于不喜欢袁世凯,一心想除掉他,不顾廷中老臣的阻拦便将袁世凯开除回老家。

即便自己的仕途受到挫折,袁世凯也不曾死心,回家后仍然积极关心国家的局势。



随着辛亥革命爆发,清政府已经摇摇欲坠,全国革命的烽火被掀起,而清军部队也是如此的软弱无能,无奈之下太后想要让北洋新军帮忙镇压,殊不知北洋新军对袁世凯誓死效忠,他们只听袁世凯的话,因此只能再次请袁世凯出山。



在照片中,展示的是袁世凯最漂亮的姨太太,她身着传统的朝鲜服饰,发髻高高盘起,上面装饰着一个巨大的蝴蝶结,蝴蝶结的设计夸张而富有创意,显得俏皮且时尚,女子的姿态自然,双手交叠放在膝上,显露出一种端庄与温婉的气质。



一开始,太后任命袁世凯为湖广总督,对于这个职位袁世凯十分不满,直接拒绝出山,最后逼得太后没办法只能任命他为内阁总理大臣,政府的事务全权交给他打理,这才勉强请得动袁世凯,这一行为更是让他变成了这场革命中的关键人物。



众所周知,袁世凯的野心非常大,他在中间想尽办法周旋,他一边革命党谈判,达成共识,一边又向清政府施加压力,逼迫皇帝退位。也正是在这焦灼之时,孙中山抛来了橄榄枝,表示只要袁世凯能说服清帝退位,自己就让他当大总统。



这对袁世凯可谓是致命的诱惑,不要付出革命的鲜血,却能坐享革命的果实,于是他不断向清政府施加压力,最终在他的逼迫下,清朝宣布覆灭。

在照片中,只见袁世凯穿着一身军装来到了天坛,准备祭祀,周围的士兵将他簇拥着,显得非常得意。



按照孙中山和袁世凯俩人的约定,袁世凯如愿当上了大总统,爬上了权利的巅峰,然而他却转背把自己的承诺忘记了,他并没有践行共和的观念,而是实行独裁统治,削弱国会的权利,甚至操纵选举,曾经被用来限制总统行为的机构成为了傀儡。



没多久,袁世凯的勃勃野心就暴露了,他竟然决定恢复帝制,还称呼自己为洪宪皇帝,这一行为自然是遭到了全国人民的反对,许多革命仁人志士都发动了护国运动,组织士兵一起讨伐袁世凯。



本来胜券在握的袁世凯,殊不知这场动乱无法镇压,自己的军队和好友都反对这一行为,他瞬间从当时的高高在上陷入了孤立无援的境地,仅仅当了83天皇帝,而被迫取消帝制。



在照片中,只见袁世凯穿着龙袍走在最中间,官员们簇拥着他,大家一起向天坛走着,准备开始祭天仪式。



袁世凯作为一个在历史长河中充满争议的人物,他的故事远比这些照片所展现的更为复杂与深刻。从推动新政到称帝,他的每一步都深刻影响了中国近代史的走向,这些老照片,不仅记录了他个人的荣辱,更见证了那个动荡时代的风云变幻。

ad1 webp
ad2 webp
ad1 webp
ad2 web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