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据京报网消息,巴西总统卢拉北京时间5月10日晚间专机降落北京,开启对中国的国事访问。这一消息瞬间引发国际社会高度关注,背后究竟有着怎样的战略考量与合作契机?先看巴西国内经济状况,正面临财政、利率和外贸三大难题。财政上,近期巴西财政难以支撑卢拉政府进一步实施经济刺激政策。在利率方面,国内利率居高不下且呈上升趋势,受前期美元升值影响,巴西通胀压力大,央行连续6次加息。
融资成本增加,抑制了巴西企业投资和家庭消费。外贸领域,特朗普政府加征关税直接冲击巴西出口,美联储拒绝降息又加大巴西通胀压力。据巴西央行3月报告,在特朗普加征钢铝关税政策冲击下,2025年巴西经济预计增长仅1.99%,比之前的预测低了0.02个百分点,同期通货膨胀率将达到5.66%。经济合作与发展组织(OECD)预测,2025年巴西基准利率或许还要再提高1.25至1.5个百分点,当前巴西企业贷款利率高,继续加息可能加剧私营部门负债风险。
巴西总统(资料图)
如此困境下,巴西急需和中国加强合作,推动“发展战略对接”,期望达成更多经济合作协议。在全球贸易格局中,美国的关税政策影响巨大。自特朗普发动全球关税战,世界经济受到严重冲击。就拿农产品出口来说,美国曾是全球农产品出口大国,可关税战之后,其农产品出口大打折扣。中国作为世界最大的农产品进口国,曾经大豆多从美国进口,但关税战改变了这一局面。2024年,中国进口大豆总量达1.05亿吨,从美国进口2214万吨,占比21.1%,相较于2018年下降了13.3个百分点,而从巴西进口7465万吨,占比高达71.1% 。
巴西看到了机遇,期望在关税战背景下,拿下更多中国市场份额。其农业代表、农业与畜牧业国务秘书佩罗萨认为,巴西有潜力成为中国长期可靠的农畜牧产品供应国。农业部长法瓦罗也强调,巴西农产品亟需开拓中国市场,来对冲美国加征关税带来的出口萎缩风险。为了应对美国关税战,巴西采取了一系列积极的对华外交行动。卢拉政府的外交政策与博索纳罗政府不同,强调自立自强,坚定站在全球南方国家一边,在国际事务中扮演自主的调停者和协调者角色。
大豆(资料图)
卢拉政府认为加强对华合作意义重大,中国是巴西最大的贸易伙伴,两国在多领域合作基础深厚。美国“对等关税”破坏全球供应链,“美国优先”路线还可能削弱与拉美国家经济联系,甚至对部分国家实施更严厉限制。在此情况下,巴西通过加强中巴战略合作,确保自身国际回旋空间。此次卢拉访华,在合作领域上有着诸多重点。基础设施建设方面,巴西对吸引中国企业投资其基础设施和能源相关产业充满期待。比如,巴西正与中国就建设连接秘鲁钱凯港至巴西境内的铁路进行磋商。
这条铁路若建成,总长约3500公里,横跨南美洲大陆,跨越安第斯山脉,连通大西洋和太平洋,绕过巴拿马运河。秘鲁钱凯港由中企控股和投资开发,巴西等南美国家经过该港,到中国的航线距离可缩短约1万公里,运输时间从35天减至25天,能显著降低货运成本,提升运输效率。同时,修建铁路投资巨大,能促进巴西和秘鲁就业,拉动当地经济增长。在生产转型与技术创新领域,中巴双方致力于推动两国产业链深度整合。
巴西计划与预算部长西蒙妮·特贝特(资料图)
过去一年,巴西依据“新工业计划”,在光伏、半导体、能源及汽车等战略性领域选出众多合作选项,两国企业有望在这些领域深入合作,促进技术转让、产业链完善和投资引入。农业合作也是重点之一。在中美关税战背景下,巴西是中国最大的大豆进口来源国。中巴领导人或将围绕农业领域合作展开更深入交谈,卢拉总统还计划参与系列经贸活动,亲自带领巴西企业代表团拓展中国市场。
卢拉此次访华,意义非凡。不仅能帮助巴西缓解经济压力,推动其经济发展,还将深化中巴传统友谊,提升双边合作水平。在全球政治经济格局复杂多变的当下,中巴合作也为地区和全球注入了正能量,为新兴经济体合作提供了范例,有望推动全球治理体系朝着更加公平、合理的方向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