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5岁的孔先生(化名),是一名技术人员,专门为养殖场提供智能化饲料推送机。近期,他出现高热、大汗、腰痛、乏力、头晕、头痛等症状,甚至不能行走,到信阳市第五人民医院感染科住院治疗。完善检查后,孔先生确诊为布鲁氏菌病脊柱炎、脑炎。面对如此危重的病情,感染科主任李红磊团队迅速组织多学科专家会诊,分析患者病情,制定周密的救治计划。经过一个疗程的专业抗感染治疗,孔先生的病情得到了有效控制,身体状况显著改善,恢复了正常站立、行走。

为提升养殖从业人员对布鲁氏菌病(以下简称“布病”)的防控意识,保障畜牧业健康发展与劳动者健康权益,近日,信阳市第五人民医院感染科专家团队受邀赴某规模化养殖企业,开展了一场以“科学防控布病,守护人畜健康”为主题的科普讲座。



布病防控形势严峻,养殖群体成重点

布鲁氏菌病又俗称“懒汉病”、“蔫巴病”,是由布鲁氏菌引起的人畜共患传染病,可通过直接接触感染动物、食用未灭菌乳制品或吸入污染气溶胶传播,感染布鲁氏菌病的家畜是布鲁氏菌病的主要传染源。养殖企业因高频接触牲畜,成为布病防控的关键场所。近期,多地报告因职业暴露导致的布病感染案例,凸显加强从业人员防护的紧迫性。

专家支招:从防护到治疗的全流程指导



讲座中,感染科医师张国胜结合临床案例,详细讲解了布病的症状(如发热、多汗、关节疼痛等)、传播途径及危害,并重点提出三点防控建议:

1. 个人防护规范化:接触牲畜时需全程佩戴口罩、手套,穿防护服,避免皮肤暴露;工作后及时消毒,处理伤口需彻底清洁。

2. 环境与动物管理:定期对圈舍消毒,严格检疫新引入牲畜,隔离病畜并科学处理排泄物。

3. 早诊早治原则:若出现疑似症状,应立即就医并进行血清检测,避免拖延导致慢性化(可能引发关节畸形、不孕不育等后遗症)。

构建长效机制,共筑健康屏障

感染科李红磊主任呼吁,养殖企业需建立常态化防控机制,包括定期开展员工培训、完善消毒流程、配合疾控部门监测等。



布病可防可控,但需长期警惕。公众应提高对“懒汉病”的认知,从源头阻断传播链,守护人畜健康安全。

企业负责人表示:“此次培训非常实用,我们将把防控措施纳入日常管理,定期组织员工健康筛查。”

信阳市第五人民医院感染科计划年内走进更多养殖场,推广布病防控经验,助力畜牧业可持续发展。

科学防控与治疗

温馨提示:布鲁氏菌病可防可控,如果您和家人出现类似症状,请及时到正规医院就诊接受规范治疗。

信阳市第五人民医院已开设布氏杆菌病专病门诊。

咨询电话:0376-3880867

地址:信阳市第五人民医院一号楼四楼

(通讯员 沈佩 张国胜)

ad1 webp
ad2 webp
ad1 webp
ad2 web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