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教育部阳光高考平台公布了2025年保送生资格名单,其中有260个资格名额,是来自国际五项学科奥林匹克竞赛国家集训队(以下简称“国集”)。
这260人,历经层层选拔,堪称“三最”:中国最顶尖高中的最牛高中生们的最硬核比拼。
再换句话说,要问国内哪些高中最牛,这份竞赛获奖名单的说服力、权威性,也是业内公认的。
那么,今年的260个最强高中生名额,都分布在了国内哪些最牛高中?我们做了一份最新盘点。
我们常说的学科竞赛,是五大学科竞赛的简称,全名为全国中学生奥林匹克竞赛,竞赛科目主要包含了数学、物理、化学、生物学和信息学五门学科。
学科竞赛的赛程大致可分为预赛、复赛(省赛)、决赛(国赛)及国际赛事这几个赛程,涵盖市级赛事、省级赛事、全国赛事、国际赛事四个级别,不同阶段对应的难度和含金量也不同。
根据公开资料整理
数学、物理、生物学这三门学科,在省级竞赛阶段可决出省队和一二三等奖,入选省队等于是拿到了决赛的入场券。化学略有不同,通过复赛决出一等奖,再在一等奖中组成省队参加最终决赛。信息学的初赛场次更多,采取的是层层淘汰制。
如果能从省赛走到国赛,竞赛的含金量就更高了。
国赛分为金牌、银牌、铜牌,金牌中的靠前者可以进入国家集训队。只要进入国家集训队,就意味着拿到清华北大的保送资格。
从今年的国家集训队名单来看,数学奥赛中的金牌前60名,物理、化学、生物学、信息学奥赛中的金牌前50名,可以进入国家集训队。
为什么说这个名额的含金量极高,用数字可能更加直观。
根据国家统计局最新数据,截至2024年,全国普通高中在校生数量为2922.3万人。从历年情况来看,五大学科竞赛国家集训队的名额每年仅有260个左右。
这不是万里挑一,而是十万里挑一。
即便未能入选国家集训队,只要在学科竞赛中获得银牌及以上的学生,一般都可以通过获得“强基”资格进入国内一流高校;获得铜牌也有机会被C9高校录取。
而且,从近年来C9高校的录取人数及对应渠道来看,在特殊类型招生中,“强基”是招生人数最多、上岸机会最大的一个。2024年清华大学内地总招生人数中,通过“强基”录取的占比超过25%。(感兴趣的家长可戳:破格入围,降分录取!全国超1900人,四川124人)
综上,可以这样说,五大学科竞赛成绩是当下进入国内一流高校的绝对“硬通货”。
把这个背景捋清楚了,就不难理解为什么说竞赛成绩是衡量一所高中的重要指标,也不难理解为何国内的顶尖高中们都在不惜成本地打造竞赛及强基教练团队了。
根据阳光高考平台公布的名单资料,共有22个省市的260名学生进入2024年五大学科竞赛国家集训队。(注:阳光高考网公示时间为2025年,五大学科竞赛国赛结束时间为2024年年底,为方便与往年数据进行比较,将最新名单统一称为“2024年五大学科竞赛国家集训队”。)
其中,浙江以33人位列第一,是22个省市中唯一超过30人的省份;湖南、重庆均以27名并列第二;广东、上海分别以26名、25名位列第三、第四;四川以22名位列第五。北京、湖北、江苏分别以19、18、15名紧随其后,并断层领先于后面的省份。
来自浙江、湖南、重庆、广东、上海、四川这6个省市的队员占了国集总人数的60%以上,成功进入全国竞赛人才培养的顶尖梯队。
值得一提是,浙江、湖南、重庆、广东、四川、北京、湖北、江苏8个省市实现了五大学科竞赛的大满贯,意味着这些地区的竞赛教育发展均衡、全面。
2024年五大学科竞赛国家集训队省市分布
再来看看具体学科的入选队员分布:
数学竞赛:上海12名,湖北9名,浙江8名,重庆、广东、四川均6名;
化学竞赛:广东10名,浙江7名,四川6名;
物理竞赛:上海8名,湖南、广东、北京均为5名;
生物竞赛:湖南11名、重庆10名,断层领先其他省市;
信息学竞赛:浙江9名,湖南、四川、江苏均为6名。
从以上排名可以看出,浙江的数学、化学、信息学国集队员数量均位于全国前列,物理和生物学也处于中等偏上水平。仅以2024年国集队员数量来看,浙江这个传统竞赛强省,依然保持了绝对的领先。
上海在数学、物理学科,湖南、重庆在生物学科,广东在化学学科上的人数,均以大差距领先于其他学校,也一定程度体现了他们在这些科学竞赛领域的统治力。
四川在数学、化学、信息学学科排名也均位于前列,成绩可谓相当不错。
各省市近三年五大学科竞赛国家集训队人数分布变化
从近三年的数据来看,浙江、湖南、重庆、广东、上海、四川、北京、湖北等老牌竞赛强省市的地位一直稳固,虽偶有名次变化,但都稳定在头部梯队。
浙江连续三年保持领先地位,但与排名第二的省市差距逐渐缩小。重庆、广东进步显著,分别闯入全国前五,展现了在竞赛教育上的后发优势与强劲动力。
说完了各个省市取得的成绩,我们再来看具体的学校较量。
本次共有95所高中成功进入到了2024年五大学科竞赛国家集训队。
榜单前6名的中学差距都很小,且入选国集的人数均超过10人,分别是:
- 湖南师范大学附属中学13人
- 重庆市巴蜀中学校12人
- 成都市第七中学11人
- 上海中学11人
- 华东师范大学第二附属中学10人
- 中国人民大学附属中学10人
排在较前行列的还有:
- 重庆市第一中学校8人
- 深圳中学7人
- 长沙市长郡中学6人
- 华南师范大学附属中学6人
- 华中师范大学第一附属中学6人
- 杭州学军中学(含文渊)6人
2024年五大学科竞赛国家集训队中学分布
另外,我们还统计了过去两年国家集训队中学分布的情况,具体数据如下:
2023年全国共有82所高中的学生入选国家集训队,前十分别为:
中国人民大学附属中学22人
成都市第七中学16人
上海中学12人
重庆市巴蜀中学11人
深圳中学9人
华中师范大学第一附属中学9人
杭州学军中学9人
重庆市第一中学校9人
长沙市长郡中学8人
华东师范大学第二附属中学8人
温州中学8人
2022年全国共有84所高中的学生入选国家集训队,前十分别为:
中国人民大学附属中学15人
成都市第七中学14人
上海中学13人
重庆市巴蜀中学12人
华东师范大学第二附属中学10人
杭州第二中学10人
衡水第一中学9人
华中师范大学第一附属中学8人
深圳中学7人
湖南师范大学附属中学6人
对比近三年的数据,我们发现:
第一,国内顶尖高中的整体地位相对稳定。中国人民大学附属中学、成都市第七中学、上海中学、重庆市巴蜀中学校、华中师范大学第一附属中学等学校连续三年跻身榜单前十位。
第二,头部中学内部竞争激烈。今年,湖南师范大学附属中学以13人位列榜首,虽然数学和信息学竞赛无人入选,但生物学一科便有10人入选,直接帮助学校登顶榜首,展现了学校在生物学竞赛领域的强劲实力。重庆市巴蜀中学校和成都市第七中学在五大学科竞赛上均有人入选,不仅综合实力强,并且学科发展也很均衡。
第三,各中学之间差距逐渐减小。2022年,榜首前三的学校共占42个席位;2023年,榜首前三的学校共占50个席位;2024年,榜首前三的学校共占36个席位。说明老牌竞赛强校的“垄断力”正在逐渐削弱,更多的学校正在强势崛起。
从具体学科来看:
数学竞赛中,有30所学校入选国集。上海中学不负数学竞赛强市盛名,以8人位居榜首;重庆以6人紧随其后,成绩亮眼。
化学竞赛中,学校分布相对均衡,有41所学校入选国集。广州大学附属中学以3人位居榜首,成都市第七中学、成都外国语学校、深圳中学等7所学校以2人并列第二。
物理竞赛中,有30所学校入选国集。华东师范大学第二附属中学以5人位列第一,南京师范大学附属中学、上海中学、中国人民大学附属中学、华中师范大学第一附属中学以3人并列第二。
生物学竞赛中,有24所学校入选国集。湖南师范大学附属中学以10人登顶榜首,重庆市第一中学校以7人位列第二,这两所学校断层领先于其他学校。
信息学竞赛中,学校分布也相对均衡,有36所学校入选国集。长沙市长郡中学4人、成都市第七中学3人、成都外国语学校3人,分别位列榜单前三。
注:文章图表均根据阳光高考网等公开资料整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