眼下,小麦已经进入生长中后期,该时期是决定产量的关键时期。因此,做好当前的“一喷三防”措施是保障小麦稳产增产关键。“要坚持严密监测、准确预报、分区施策、分类指导的原则,抓住重要病虫、重点地区、关键时期,开展综合统防统治。”市农技专家表示,同时要强化绿色防控、科学用药、减量用药,提高防控效果,实现小麦病虫害、干热风和早衰防控目标,保障小麦生产和质量安全。

在小麦生长中后期,广大农户可通过一次性喷施杀虫剂、杀菌剂、植物生长调节剂和叶面肥,可实现“防病虫害、防干热风、防早衰” 三大目标,最终达到增粒重、提高品质的效果。

抽穗扬花期和灌浆期是重点防治时间。农技专家表示,小麦齐穗至扬花初期,要严格落实“见花打药”。以预防赤霉病为主,兼顾锈病、白粉病、吸浆虫等;施药7-10天后,结合天气情况与田间防效确定是否需要二次用药。小麦灌浆初期(开花后10-15天)重点防控蚜虫,提倡综合用药,兼治白粉病和锈病等,同时加入叶面肥和调节剂,科学混用,达到一喷多效。

药剂、叶面肥、调节剂该如何选择?防治赤霉病可选择氰烯菌酯·己唑醇、戊唑·咪鲜胺、丙唑·戊唑醇等;防治白粉病、锈病可选择戊唑·醚菌酯、丙硫菌唑·戊唑醇、苯醚甲环唑等。防治蚜虫、吸浆虫可选择氯氟·吡虫啉等。防控干热风、早衰可选择磷酸二氢钾或尿素或氨基酸水溶肥+芸苔素内酯或胺鲜酯。

此外,农技专家提醒,要抓住关键时期、选用对症药剂、用足药量水量、科学混配、交替用药,注意保护非靶标生物。可优先使用植保无人机、自走式喷杆喷雾机或其他宽幅施药机械,确保雾滴均匀覆盖,使用植保无人飞机施药则应添加相应助剂。(记者 李坤晓)

来源:石家庄新闻网

ad1 webp
ad2 webp
ad1 webp
ad2 web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