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文转自:人民网-广西频道


《百鸟衣》发表70周年暨韦其麟作品研讨会在南宁举行。主办方供图

人民网南宁5月12日电 (记者伍迁)5月10日,由广西文联、广西作家协会、广西文艺评论家协会、广西艺术学院人文学院主办的《百鸟衣》发表70周年暨韦其麟作品研讨会在南宁举行,中国作家协会致贺信,来自区内外的百余名评论家、学者参加研讨会。

与会作家、评论家高度评价《百鸟衣》的文学价值和时代意义,并一起回顾韦其麟先生的创作历程和文学成就。著名作家陈建功表示,韦其麟及其长诗《百鸟衣》在中国当代文学史上的价值和地位,早已成为我们大家的共识。这部作品以诗人的主体性创造,弘扬“富于民族、地域色彩的抒情艺术”,成为了壮族叙事长诗中的经典。韦其麟的贡献不仅表现为对民间故事的敏锐采撷,而且展现为对本民族诗学禀赋的传承和浪漫主义的创造。诗作不仅表现了壮民族的独特想象力,而且也展现了富有民族特色的语言、修辞神采。他为人谦和、低调,为文讲究素朴之美、真挚之美,体现了为人与为文的统一。著名评论家张燕玲说,70年来,韦其麟先生挺立的文人风骨、高洁的为人和烂漫的诗意,一直标示着广西文艺的一个精神高度;韦其麟与陆地一起,以自己的作品,彰显着文学南方的美丽,构筑起广西当代文学的基石。可以说,《百鸟衣》是一部民族性与现代感交织共融的民族文学的经典之作。

广西作家韦其麟70年前发表的叙事长诗《百鸟衣》已被译为10多种文字,发行超百万册,多次改编为电影、搬上戏剧舞台,是广西文学史上“一座醒目的里程碑”。与会作家、评论家表示,《百鸟衣》诞生于韦其麟青春时期,是其童年经验与青春激情共振的产物,其纯净、明媚等特质与时代精神、民族文化完美融合。与此同时,诗人将具有“仙化”意味的故事转化为更具现实色彩的生活故事,使之有效融入当时的主流叙事话语之中。当下文学创作应从《百鸟衣》中汲取经验,自觉进行新的文艺创造,处理好民族性与现代性的关系。大家还谈到,除依托民间传说、故事进行创作,韦其麟还有其他更多题材、更多风格类型的作品。因此,全面评价韦其麟的创作成就,需要评论家跳出原有的刻板印象,重新阅读其新时期以来的作品,看到诗人随时代而变的创作状态,认识其作品中所蕴含的丰富的现代意识和技法。

当天,广西文艺评论家协会主办的“2025年度广西文艺评论培训班”同期举行。

ad1 webp
ad2 webp
ad1 webp
ad2 web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