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12”国际护士节来临之际,我院泸定路院区外科科护士长兼心脏中心病区护士长王蓓旎荣获2025“上海好护士”提名奖。她用32年的坚守诠释了护理的至高价值——以专业守护生命,以温情治愈心灵,以使命引领团队,以无畏诠释担当。


专业之精:藏在棉垫里的"毫米级"匠心

心脏术后患儿的护理,是一场与时间的赛跑,更是对专业极限的挑战。她深知每一次监测数据的变化、每一处切口渗液的观察,都可能关乎生死。她带领团队将ECMO从零起步,建立完整的ECMO护理体系,将撤机成功率提升至61.5%。18例ECMO护理背后,是上百次深夜疾驰返岗的足迹,是监护仪警报声中彻夜未合眼的坚守。当患儿因延迟关胸暴露着跳动的心脏,她创新体位护理方案,用棉垫塑形保护切口,以毫米级的精准换药技术实现零全身感染。有位小患者康复后特意留了块棉垫,上面写着:"这是守护过我心脏的云朵。"护理的价值,在于让技术有温度,让数据有生命。"这是她常挂嘴边的话。


人文之光:以温情治愈身心创伤

在ICU的门外,她是最懂"小心脏"的"天使妈妈"。面对术后惊恐哭闹的患儿,她率先外科科室开展危重症患儿转出监护室-病房-居家过渡期护理模式和“小儿无哭声手术室”建设项目。面对有心理问题的患儿,她使用玩偶角色扮演,让患儿们打开心扉;用VR动画分散患儿恐惧;设计"居家过渡护理手册",将病房延伸至家庭。一位家长含泪写道:"她不仅救了我的孩子,更教会我们如何拥抱残缺的生命。

团队之魂:永不熄灯的“护理军校”

一人强不是强,团队强才是光。"她打造的心脏外科护理团队,是院内公认的"尖兵连"。她建立亚专科培训体系,ECMO护理、镇痛镇静等核心技术拆解为标准化流程;推行"闭环管理",从术前风险评估到术后居家随访,构建全链条安全网络。当年轻护士因抢救失败崩溃时,她连夜组织案例复盘:"护理的意义,不是追求零失败,而是让每次失败都成为生命的教科书。"

ad1 webp
ad2 webp
ad1 webp
ad2 web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