祝你快乐

你相信乙游男主的设定可以直接作用于客观现实吗?

如果不信,恭喜你,你是一个坚定的唯物主义者。

如果相信,也不一定说明什么,就像乙游玩家天晴。虽然前有“海神之力救了我妈”这样的抽象梦女文学,但天晴还是坚定地说:“我是真的感谢海神之力。”



“海神之力救了我妈”原文

原本,天晴每天上班要面对一个穿Prada的女魔头式领导,但自从领导玩了《恋与深空》后,在男主祁煜海神之力的影响下,领导整个人都变得温柔了,她上班也没那么痛苦了。

后来,因为单位里只有天晴和领导两人玩《恋与深空》,她荣升领导最宠爱的嫡长牛马,还和领导一起在休息时间出去玩。

天晴对海神之力的感谢溢于言表,听完她的讲述后,我也觉得确实该感谢。

当一个人对纸片人投射了过多情感,有很大概率做出在外人看来迷惑的操作。但是,当我们拨开互联网梗文化的迷雾,寻找“X推”“X夫人”“XX党”的模糊代号下具体的人,就会发现,一切的荒诞不经都有其道理,一切爱意的滋生都有迹可循。

也会发现,尽管永远都有人在玩乙游,但不会有人永远玩乙游。


他太完美了

抱着寻找“具体的人”的想法,我们联系采访的对象一般是热搜评论区下打下大段文字的网友、偶尔在自己的私博里发些乙游相关的玩家、被小红书随机推到首页上的博主......

在采访过程中,我看到她们没公开分享出的另一面。

Tina是00后,她自述因“重金悬赏未婚妻”入坑《光与夜之恋》,讲起自己喜欢的男主查理苏时,明显情绪高涨,“他确实太完美了,就是,他太完美了。”

在Tina的讲述里,查理苏虽然有些自恋但很可爱,优秀而且幽默,会照顾别人的情绪,每次说话都能戳中她的笑点,对她来说,查理苏是她的恋爱启蒙。


这也是我在采访中第一次清晰感知到她的年轻。Tina是那种传说中的“别人家的孩子”,她履历光鲜,就读于英属哥伦比亚大学商学院,主修金融和市场营销,辅修戏剧。在校期间,她获得了UBC1年1份的金融女性奖学金,临近毕业,她参演的美剧《非理性》正式开播。

我好奇她怎么在学习、工作、娱乐中找到平衡,Tina回答得很流畅,自己会提前列出每周行程进行时间管理,而且她做事主要由兴趣驱动,并不会觉得累。她希望自己有一天也能变成和查理苏一样闪闪发光的人。

和Tina一样履历光鲜的还有从日乙转到国乙的玩家包子,在采访中,她告诉我,自己之前主要玩日乙和一般向的主机游戏,机缘巧合下入坑国乙一年多,氪金总额已经超过六位数。在追问下,包子也坦诚表示,主要是因为她赚美元花美元,换算成人民币后显得氪金金额高一些。

不过,就算是这样,包子也会在采访里抱怨,这种抽卡手游简直是无底洞,她一开始没入国乙就是因为知道这种游戏太花钱了。

或许是因为一开始玩的是日乙,包子没有特别喜欢的男主,更在意游戏文案和剧情时间线的逻辑性。对于社区里经常争论的乙游代入不代入问题,包子没有看得很重,秉持着一种能代就代,代不进去就看故事的佛系心态。

另一位科研工作者Ares是所有受访者里最理智的,随着访谈的深入,我发现,她可能也是所有受访者里最感性的。

Ares在2017年12月入坑《恋与制作人》,那时,她的科研工作也正式开始从零起步。八年过去了,Ares依旧清楚记得,自己在游戏里抽到的第一张SR是许墨的“点点荧光”。


她将自己过完这张卡面剧情的感受形容为“一眼万年”。和小说不一样,游戏的交互式体验带给了她极强的代入感,而且,她补充道,这张卡的文案完美呈现出了她理想中的另一半和理想中的她自己。

白月光的威力是巨大的,Ares后面也玩了其他乙游,但没有男主能超过许墨在她心里的地位。她和我说起原因,可能是因为同为科研工作者,对许墨的喜爱已经成为她工作时的精神锚点,许墨在主线剧情里说的那段话直到现在还是她的人生信条。


Ares开玩笑般说,“如果没有许墨,我没法成为独当一面的青年学者。”

但是,当我问起下一个问题,Ares和Tina、包子三人的回答竟出乎意料地趋于一致:她们准备淡坑了。


她觉得这样不好

Ares说这话时语气没有变,被追问原因时有些犹豫,组织了一下语言,她是出于比较个人的原因做出了淡坑决定。Ares觉得,这个游戏给她造成的情感负担变得过于沉重了,在游戏里投入的情感价值和她所收获的情感价值已经不成正比。

“对于我个人而言,在玩乙游的时候,好像只有通过数字劳动——比如做游戏任务,或者氪金才能得到情感反馈,但同时所有的付出又有情感以裹挟。”


Ares举了个例子,比如歪卡的时候,很多玩家,包括她自己偶尔都会产生一种错觉,觉得是不是自推不爱自己才不愿意来自己的卡池。即便她和她们都清楚这只是概率问题,但还是忍不住因为歪卡产生负面情绪。

她觉得这样不好,于是决定及时脱身,把自推基于原作的想象空间留给自己。

另一位不愿透露姓名的退坑乙游玩家也这么说,她觉得自己抽卡像是在交赎金,一手交钱一手交人,意识到这点后,就会想,这种恋爱游戏,不玩也罢。


在抽卡机制上,Ares和包子或许会有共同语言。包子之前感叹抽卡机制是无底洞,Ares也对这种抽卡机制怨念颇深,她曾经玩过另一款乙游,在单个限定卡池里砸了5000多,结果拿齐了除自推以外所有限定卡,于是怒而退游。

我也好奇包子在决定退坑乙游时,有没有因为沉没成本惋惜。包子的重点放在性价比低上,她不会后悔为自己喜欢的东西氪金,但是如果得到的东西质量太差,她会觉得这钱花得不值。

包子在讲述自己为什么退坑时也犹豫了一下,说自己只是退了部分国乙,并没有全部都退坑,应她的要求,这里将不会说明退坑游戏名字。

包子对那个游戏的文案质量颇有微词,评价是高开低走,虽然前期剧情令人惊艳,但后面出的剧情趋于平淡,而且每次活动的游戏任务也过于肝了。包子在游戏里付出了数字劳动和金钱,换来的却是一次又一次同质化的套路剧情。

她觉得继续氪金不是很值了,并且许愿,要是这个游戏停在剧情还没有变差的地方就好了。

说到最后,包子像是习惯性地,又补充了一下自己的游戏自证,她退坑前在这款游戏里充的钱换算成人民币超过五位数,足够收到官方寄的万氪礼盒。

在讲到退坑/淡坑这个话题的时候,所有受访者的回答都比较讲究措辞,强调是自己的个人原因,或者希望我隐去信息。Tina是所有受访者里最喜欢分享的,但面对这个话题时也比较谨慎。

当我听到Tina说她最近很少再去玩乙游,但是依旧很爱查理苏时,试探着问她:“是不是退坑不退推那种感觉?”

Tina立马纠正:“也不是说真的退坑,只是生活的重心稍稍变了一些。”


Tina觉得乙游在自己生活里的角色是分阶段的。她在大二大三的时候入坑乙游,那天正好是520,乙游为她演示了什么是爱情。现在,Tina已经毕业,迈向人生下一章,她依旧喜欢查理苏,但是那种爱情已经转化为更静默的力量。

她刷到同人图还是会停下来仔细欣赏,也会偶尔在朋友圈分享乙游相关,Tina说自己不会故意隐瞒作为乙游玩家的身份,但也表示,自己现在不会混淆二次元和三次元的界限。

她和我说,自己之前想在现实谈恋爱的时候,会潜意识把对方的性格和查理苏联系起来。但后来Tina自己反思了一下,她觉得这样不对,她不能因为三次元里有一个人,有一些特质和查理苏比较像,就认为这是她命中注定的人了。

她觉得自己还是很喜欢他,但她还有其他事要做。

她们还有更多事要做

我很能理解所有受访者面对退坑/淡坑话题时的谨慎,因为说到这个话题,多多少少都要说些对前坑的不满,她们的谨慎可能是不希望自己被其他乙游玩家攻击,也可能是不希望本来就看不惯乙游的人借题发挥。

Ares在采访中说,就算是在学术界,乙游相关的争论都很大。同是探讨乙游,2022年一篇论文标题是这样的:《AI虚拟男友青年女性玩家的择偶观:畸变、症因与矫治》。到了2025年,也有了《自我恋爱:乙女游戏中的新型爱情叙事和亲密关系转型》这样的论文。


从标题都能看出两者切入角度的不同,在学术界都如此,在社会的其他圈层里,这种分歧可能会更加严重。Tina说,她见过网上有人贬低乙游玩家,认为她们都是低学历群体;包子觉得网上消息总是好事不出门,坏事传千里,有些遗憾乙游玩家群体形象总是被极端玩家抹黑。

网络似乎会放大人的戾气,这一点,橙光作者娜娜深有体会。娜娜之前做了一款娱乐圈题材游戏,小火了一把,上了编辑推荐栏位。但很快,有一位玩家专门去贴吧开了个帖子骂她,娜娜当时年轻气盛,想和那个玩家讲道理,但并没起作用。


结果一年以后,那个玩家不知道通过什么手段找到了她的私人联系方式,和她道歉,说自己当年心情不好,把娜娜当成了发泄情绪的垃圾桶。因为这段橙光作者经历,娜娜不喜欢任何社区吵架,从那以后,娜娜玩乙游的时候,再看到社区里有人吵架,就直接划过去。

包子也说,自己刚开始不熟悉国乙代入规则的时候被人骂过,她提起这件事也不是为了抨击什么,只是在那之后,她的发言就会谨慎一些。

整个采访企划里,这种谨慎随处可见。我联系的采访对象里,有超过一半的人没有回复,在看过采访大纲后,又有大概小一半的人拒绝了采访,最后接受采访的人,都或多或少表示了同一种诉求:不希望掉马。

化名也好,模糊信息也罢,她们不希望有人能通过这期采访找到她本人,也不希望被熟人认出来是她在讲话,但同时,她们在采访中又十分地坦诚而直率。

Tina是所有受访者中唯一一个不介意直接用本名的,娜娜会告诉我她当时和那个骂她的玩家足足讲了五十层楼的道理,还有一位不愿意透露姓名但是不介意分享自己退坑感想的玩家。

包子点评完国乙剧情和玩法后,又痛斥了一番日本游戏,她说,其实国内厂商意识到女性玩家群体的广阔市场,是一件非常好的事情,她期待着有更多的一般向游戏看到女性玩家的需求。

Ares跟我分享了她对于“爱上的乙游男主其实是背后女文案灵魂”的看法,她说,她自己确实很吃这一套,但同时她也问,为什么被女性塑造的乙游男主才能满足女性的情感需求?我没能回答,她也没继续说。

和感谢海神之力的天晴确认采访信息时,她回我的时间是晚上十一点多,她说,领导今天早早下班去参加乙游线下活动了,她要加班,错失了去线下的机会。

看来海神之力也没那么有用,乙游确实没有什么玄学上的能量或磁场,打工人还是要勤勤恳恳打工。

再看其他人,Ares在高校“非升即走”的围城里徘徊,Tina的第一个电影角色戏份被剪,还是打算继续勇闯北美好莱坞,包子理想中的乙游还没有踪影,她开始转向摩点平台,给单机买断制游戏众筹。

还是那句话,她们依旧喜欢着自推,喜欢着乙游,但她们还有更多事要做。


‍‍

*爆料丨合作丨招聘:点击戳微信号 luoxuanwan111

ad1 webp
ad2 webp
ad1 webp
ad2 web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