阅读此文前,诚邀您点击一下“关注”按钮,方便以后持续为您推送此类文章,同时也便于您进行讨论与分享,您的支持是我们坚持创作的动力~


近期,在俄罗斯胜利日阅兵之际,中俄不仅举行了高层会晤,还签署了20多份合作文件,并对外发布联合声明。

这次中俄联合声明,直接点名批评美国。

对此特朗普的反应很微妙。


联合声明

此次中俄联合声明涵盖广泛,不仅涉及双边关系的全面深化,还明确表达了对当前国际秩序演变的共同关注。

最受外界关注的是,中俄双方罕见地“点名式”批评了美国的单边主义行为。从滥施关税到输出敌意,从军事扩张到第三国施压,两国在多个层面直指美国破坏国际稳定与公平的行为,展现出空前一致的立场。

声明中最具分量的一点,是对美国试图构建所谓“双重遏制”体系的坚决反对。

美国一边以俄乌冲突为由,对俄罗斯加紧制裁与围堵,一边又通过印太战略和经济胁迫,全方位打压中国。


面对这种压迫式打击,中俄共同表达了不会坐视不理的态度,强调将加强战略协调,应对来自华盛顿的系统性威胁。

这种明确的态度,在此前的外交文件中极为罕见,标志着两国已不再满足于“各自反击”,而是迈向更紧密的联合防御姿态。

值得一提的是,这份联合声明并非空洞表态,而是在20多项合作协议的实质基础上推出的。

从经济到科技、从航天到能源,从媒体合作到防疫机制,中俄的合作正从传统的政府间协调延伸到社会、民间、产业等多个层面。

例如,在能源领域,2024年俄对华天然气管道出口已达310亿立方米,液化天然气也持续增长。

同时,人民币在中俄贸易结算中的占比迅速攀升,反映出“去美元化”正在取得实际进展。

双方在核能领域的合作也迈出了新步伐。


不仅在快中子反应堆技术方面达成协议,还进一步推进了核燃料闭式循环的联合研发。

这种涉及能源战略安全的深度合作,不仅对中俄有利,也为全球提供了远离美元霸权的新选择。

在媒体、教育、青年组织间的合作文件也同步签署,进一步夯实了两国关系的社会基础。

在联合声明之外,中俄领导人的互动也释放了重要政治信号。

普京明确表达了对中国在乌克兰问题上立场的认可,并将再次出席中国的反法西斯胜利纪念活动。

这种象征性的互访,不仅展现了两国友好,也表明俄罗斯不会被美国拉拢,更不可能为了换取短期利益与中国“割席断交”。


特朗普反应

而正当中俄关系进入“全面升级”阶段的同时,美国前总统特朗普的表现却出现了微妙变化。

原本一再对中国强硬表态的他,在中俄签署声明当日突然松口,声称“愿意请中国帮忙调解俄乌冲突”。

这番话虽表面上看似愿意寻求中方协助,但结合美国近期在乌克兰问题上的实际动作,很难不让人质疑其背后是否另有所图。

美国与乌克兰于4月底签署了一份备受争议的矿产资源开发协议,该协议不仅赋予美国企业优先开发乌克兰自然资源的特权,还规定其效力高于乌克兰本国法律。


这种带有“经济殖民”色彩的协议,说明美国在俄乌问题上并不打算让步,而是换了一种方式继续攫取利益。

如今特朗普希望中国“出面调解”,更像是在美方达成实利之后,借助中国“收拾残局”,这种策略在中方看来自然是缺乏诚意的。

中俄联合声明中,还有一项极具深意的内容——反对向第三国施压,强迫其在中美、中俄之间“选边站”。

过去几年,美国不断在亚太、欧洲、中东等地区推进“结盟外交”,拉拢他国配合其对华、对俄遏制战略。

对此,中俄明确警告:任何对第三方施加敌对立场的行为,都将遭遇联合反制。

这等于划出了新的“战略红线”:未来中俄将对外来敌意形成联动回应,谁选边站美国,也得考虑后果。

这项表态,既是对当前大国博弈格局的回应,也是对所谓“全球南方”国家的一种告知——不必被动跟随美西方立场,中俄提供了另一种合作选项,一个基于平等与主权互尊的国际关系模型。


总的来看,这次中俄发布的联合声明不仅内容丰富、态度鲜明,还辅以多项落地合作,显然不是一时之举,而是一种战略层面的全面布局。

而特朗普的回应,从“强硬不妥协”到“考虑降关税、请求中国调解”,背后是美国面临多重压力的真实写照。

一方面,内部通胀高企、企业连连叫苦,145%的对华关税让美国零售和制造链濒临断裂;另一方面,美国构建“对华统一战线”的外交努力也进展不顺,盟友多有保留。

这场围绕“新型国际关系”的博弈才刚刚开始。

中国与俄罗斯正试图打破美式单极秩序的垄断,而美国则面临着在保持霸权与调整战略之间的艰难抉择。

ad1 webp
ad2 webp
ad1 webp
ad2 web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