伊朗又出了骚操作,印巴大战期间,这老兄跑到印度和巴基斯坦。对外宣称是要调停冲突,其实大家都明白,就他那点实力,还调停别人,以色列还在旁边虎视眈眈呢。
果然,最近一两年总是出骚操作的伊朗,反手就和印度签订了《伊朗与印度全天候战略合作伙伴关系协议》。
这个关系很长,说的简单点就是伊朗和印度今后会类似中国和巴基斯坦之间的关系,以后伊朗和印度就能互称老铁666了。因为我们和小巴就是全天候战略伙伴关系,这下明白了吧?
那么问题来了,怎么看伊朗都是伊里伊气的样子,为何非要和排斥穆斯林的印度打的如此火热?
一、地缘政治博弈:靠拢美国的战略迂回
伊朗长期面临美国制裁,在核问题谈判中处于被动地位。而印度近年来成为美国 “印太战略” 的重要支点,2024 年美印双边贸易额达 1290 亿美元,印度顺差超过 320 亿美元。美国对印度的军事合作也不断升级,包括提供 F-35 战斗机和 MQ-9B 无人机等先进装备。伊朗意识到,通过与印度深化合作,可以间接改善与美国的关系。例如,印度在恰巴哈尔港的投资虽曾因美国制裁受阻,但 2024 年印度仍提出将平均关税差距从 13% 削减至 4% 以下,以换取美国豁免对伊朗项目的制裁。这种经济层面的互赖为伊朗突破制裁提供了可能。
此外,印巴冲突期间,美国对印度的支持态度明显。万斯访问印度后,莫迪政府迅速对巴基斯坦采取军事行动,显示出美印之间的默契。伊朗选择在此时与印度合作,既是对美国战略意图的回应,也是为了在中东局势中争取更多话语权。正如伊朗外长阿拉格齐在调停印巴冲突时签署协议,表面上是劝和,实则是选边站,以换取美国在制裁问题上的松动。
二、经济利益驱动:能源与港口的战略捆绑
伊朗作为能源大国,石油出口是经济命脉。2024 年伊朗石油出口恢复至 150-180 万桶 / 日,其中印度是重要买家。印度坚持从伊朗进口石油,即使在美国施压下仍未完全中断,这种经济互赖成为双方合作的基础。此外,印度在伊朗投资的恰巴哈尔港具有重要战略意义。该港口年吞吐量目标为 1200 万吨,目前已达 250 万吨,印度计划投资 200 亿美元进一步扩建,并通过该港口连接俄罗斯主导的 “南北运输走廊”,将影响力渗透到欧洲。
恰巴哈尔港的战略价值还在于绕过巴基斯坦控制的瓜达尔港。瓜达尔港作为中巴经济走廊的关键节点,2024 年吞吐量增长 15%,但恰巴哈尔港的建设直接威胁其地位。印度通过该港口不仅能减少对巴基斯坦的依赖,还能与俄罗斯合作打通中亚市场。例如,2024 年南北运输走廊货物量增长 38%,显示出该通道的潜力。这种经济布局使伊朗能够借助印度的资金和市场,实现能源出口多元化,同时提升自身在印度洋的影响力。
三、教派矛盾与信任危机:伊巴关系的深层裂痕
伊朗与巴基斯坦虽同属伊斯兰国家,但教派分歧显著。伊朗是什叶派主导,而巴基斯坦以逊尼派为主,且沙特作为巴基斯坦的主要金主,长期与伊朗争夺伊斯兰世界领导权。这种教派矛盾在印巴冲突期间进一步激化。2024 年印巴冲突中,伊朗选择与印度合作,导致巴基斯坦舆论强烈反弹,学者直言 “伊朗今天能转身向印度,明天也可能对其他盟友做同样的事”。
此外,伊朗与巴基斯坦的经济合作也存在障碍。2024 年伊朗对巴基斯坦的出口占其总出口的比例较低,且双方在边境安全、水资源分配等问题上摩擦不断。相比之下,印度在恰巴哈尔港的投资和能源合作更具吸引力。例如,印度通过该港口每年支付 2295 万美元租金,并计划扩大投资,这种稳定的经济利益使伊朗更倾向于与印度合作。
结语
伊朗与印度的合作是地缘政治、经济利益和教派矛盾交织的结果。短期内,这种合作可能为伊朗带来经济收益和战略突围的机会,但长期来看,其骑墙态度可能导致信任危机。例如,伊朗此前考察中国歼 10CE 战机却转而购买俄罗斯苏 35,在核问题上同时与美国谈判和中俄军演,这种多面下注的策略已引发国际社会的质疑。未来,随着中东局势的变化和以色列的潜在威胁,伊朗能否在美印合作与自身利益之间找到平衡,将是其外交政策的重大考验。而印度通过与伊朗合作,不仅提升了在南亚的影响力,也在 “印太战略” 中获得了更多筹码,但如何避免过度依赖美国,实现真正的战略自主,同样值得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