警报声划破校园的宁静,数百名学生弯腰捂鼻,沿逃生通道疾速撤离——这不是真实灾情,而是一场沉浸式生命教育课。5月12日,正值我国第17个“全国防灾减灾日”,徐汇区华东理工大学附属中学的操场上,消防灭火、防台防汛、医疗救护互动展台一字排开,将防灾课堂升级为“青少年安全实验室”,专业救援人员通过理论讲解、实战演练和沉浸式互动体验等创新形式,让200余名师生在心跳加速的互动中,刻下“人人讲安全、个个会应急——排查身边灾难隐患”的安全基因。
学生们有序开展消防逃生演练
“铃——”学校铃声长时间响起,校园消防逃生演练拉开序幕。学生们在老师引导下,迅速沿逃生通道撤离至操场,全程井然有序。随后,校方及街道领导在升旗仪式后对演练进行点评,明确要求加强对避险和逃生信号区分的能力,强调“安全无小事,防灾需从日常做起”。华东理工大学附属中学学生代表在动员中呼吁:“掌握应急技能不仅是对自己负责,更是对生命的敬畏。”
学生现场穿上消防套装,感受救援紧急时刻
专业救援人员现场讲解救援绳结系法
活动核心环节聚焦三大主题互动体验区,学生们分组轮换参与:在消防灭火互动区,消防员现场介绍讲解消防救援设备,演示不同类型灭火器、高压水枪的使用方法,并让学生亲自穿上消防服,模拟体验火灾来临时消防救援的紧急准备时刻。在防台防汛互动区,专业救援人员教授学生们多样的打结方式,在遇到紧急情况时采取快速便捷、牢固的绳结来保护自己。同时,告知同学们在遇险时学会运用家中一切可发出声响的物品进行定位,并指导同学们打开消防烟棒,在疏散、求救时告知准确位置。而在医疗救护互动区,专业救援人员手把手教授自动体外除颤器(AED)的使用及伤口包扎方法,借助假人模型强化“黄金4分钟”急救意识。
专业救援人员指导同学们使用消防烟棒
专业救援人员现场教授自动体外除颤器使用方法
互动区精彩生动的体验让同学们受益匪浅,“从三个互动体验区我们学习了遇到灾难的时候应该怎样去自救,也学到了在受伤时如何进行一些较为常规的包扎。这样的活动对我们中学生,尤其是处在学校高楼层的同学来说,是非常有意义的。”高一(5)班张斯羽同学说道。
凌云街道平安办负责人表示,此次活动是“校社联动”防灾教育的创新实践,既结合中学生认知特点设计趣味环节,又融入真实场景模拟提升实操性。梅陇消防救援站队员指出:“让青少年成为‘安全宣传员’,能带动家庭乃至社区共同增强防灾意识。”活动现场还通过13块知识展板,科普灾害预警信号、极端天气应对方式等实用内容。
现场摆放防灾减灾知识科普展板
此次活动由徐汇区凌云街道党工委、办事处主办,凌云街道平安办承办,华东理工大学附属中学、徐汇区梅陇消防救援站协办。
记者:李芊
编辑:孙清渠
转载请注明来自上海徐汇官方账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