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华社报道,2025 年 1 月至 4 月,我国汽车产销量均超过 1000 万辆,这一数据犹如一记响亮的号角,宣告着中国汽车产业正以雷霆万钧之势蓬勃发展。回首过往,我国汽车产业历经风雨洗礼,从蹒跚学步到如今的大步流星,取得的成绩举世瞩目。而在这辉煌成就的背后,令人不禁想起钱学森先生多年前极具前瞻性的预言。
早在 30 多年前,钱学森先生便高瞻远瞩地指出,“到下个世纪20年代30年代估计将到达1000万辆,我们绝不应再等待,要立即制订蓄电池能源的汽车计划,迎头赶上,力争后来居上。”
彼时,传统燃油汽车在全球占据主导地位,而钱老已敏锐洞察到汽油和柴油作为不可再生自然资源的局限性,以及 21 世纪环境保护的重要性。他结合当时电池工业现状,分析氢化物 — 镍蓄电池汽车的行驶里程,认为其具备进入实用阶段的潜力。在 1993 年,钱老再次强调 “民用汽车一定要电气化,用蓄电池”。
如今,新能源汽车产业正如火如荼地发展,穿梭于大街小巷,这是对钱老预言的有力印证。
近年来,中国汽车产业在多个维度展现出强劲的发展势头。从产销量数据来看,不仅 2025 年前 4 个月产销量成绩斐然,2024 年更是成绩突出,乘用车出口 495.5 万辆,同比增长 19.7%。国内市场中,自主品牌车企大放异彩,比亚迪、吉利、长城三家车企净利润超百亿。比亚迪全年销量 427 万辆,营业收入达 7771 亿元,净利润超 400 亿元,研发投入达 542 亿元,研发人员超 12 万人,位居全球第一。吉利汽车通过业务布局调整,传统燃油车与新能源业务 “双轮” 驱动,净利润创历史新高。长城汽车提升高单价车型占比、加快海外建厂,实现净利润高速增长。
在新能源汽车领域,中国更是一马当先。2024 年,新能源汽车产销量均首次突破 1000 万辆,连续 10 年位居全球第一。2025 年前 4 个月,新能源汽车产销量分别为 442.9 万辆和 430 万辆,同比分别增长 48.3% 和 46.2%,新车销量占汽车新车总销量的 42.7%。在刚刚举行的 2025 上海国际车展上,各大车企竞相展示最新充电续航技术成果,如比亚迪的 “兆瓦闪充” 技术可实现 5 分钟补能 400 公里,华为 “一秒一公里” 的液冷超充桩、极氪 1.2MW 全液冷充电桩等,推动新能源汽车迈向 “续航自由” 时代。
与此同时,汽车智能化发展也在稳步推进。工业和信息化部对智能网联汽车产品准入及软件在线升级管理提出严格要求,华为携手 11 家车企发起智能辅助驾驶安全倡议,推动行业从单纯的 “功能竞赛” 转向 “安全与信任竞争”,兼顾安全保障与辅助驾驶,推动智能化发展行稳致远。
中国汽车产业的海外拓展同样成果丰硕。众多车企海外销量与利润增长强劲,长安汽车海外销量为 53.6 万辆,同比增长 49.6%,海外营收达到 324.3 亿元,同比增长 57.9%。广汽海外营收达到 117.4 亿元,同比增幅高达 112.6%,且长安、广汽等海外毛利率均表现良好,较境内毛利率高出 10% 以上。各大车企通过海外建厂、技术输出、供应链本土化、参与国际标准制定等方式,积极重塑汽车出海新模式。
当然,中国汽车产业在发展过程中也面临一些挑战,如行业内存在的价格竞争、产品同质化、夸大宣传等 “内卷” 问题。但随着国务院国资委对整车央企进行战略性重组,集中央企的研发制造和市场等优势资源,中国汽车产业正不断集聚力量,攻克核心技术,实现供应链集约化整合、市场与品牌协同。
钱学森先生的预言,如同一盏明灯,照亮了中国汽车产业前行的道路。如今,中国汽车产业正沿着钱老指引的方向,在新能源、智能化、海外拓展等领域大步迈进,不断书写新的辉煌篇章,在全球汽车产业格局中占据愈发重要的地位。 中国汽车产业的未来,必将更加灿烂辉煌,持续印证钱学森先生等先辈们的卓越远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