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叶志平老师(左)正在接受本刊记者访问

叶志平老师,四川绵阳市安县桑枣镇中学校长,四川省优秀校长,2008年感动中国候选人物。他长期对师生进行防灾教育和安全疏导训练,多年来他不断加强教学楼的加固。在汶川大地震中,桑枣中学师生因为平时训练有序,及时、安全地采取了逃生措施,震后无一人伤亡,叶校长以此奇迹被网络盛誉为“史上最牛校长”,其所在的学校也被授予首批“抗震救灾先进集体”称号。

“1分36秒,是他57年人生最绚烂的时刻。”

“叶校长什么都防到了,就是没有防到自己的身体。”

2011年6月27日,因脑溢血在四川成都辞世,享年57岁。

我们在此怀念叶老师,更要强烈的建议:建议各级教育部门,在各级学校,包括大、中、小学,开设一门“应对自然灾害及突发事件”的必修课,从小学到大学,系统地培养一个人应对自然灾害和突发事件的能力,(包括应对地震、火灾、水灾、大规模传染病,以及车祸等)。小学、中学的教育,突出强调学生的自我防护能力教育;大学中的课程应突出培养学生的救助能力。争取让在国民教育体系中成长的每一位公民,都具有防灾和救灾的能力。我们认为这种课程是十分必要的,而且其意义远远大于学京剧和练形体之类的美育课。叶老师的实践证明了这一点,值得在更广泛和深入的范围内推广。

叶志平没有经历过地震的人想不到地震有多厉害,我以前也是这样。大型的自然灾害是不可抗拒的,其造成的结果也是十分惨烈的。比如说这次的北川县城,你们可以看到那里有一块面积很大的山体滑坡,那里现在有一堵地震祭奠墙。为什么要在那里祭奠?当时,那儿是县城的一个丁字路口,属于繁华地段,在正对路口的位置,是北川党政机关,中小学校等建筑一字排开,紧靠在它们后面的就是大山。地震开始时,人们都跑出楼,涌到这个看似开阔的丁字路口上,这时,山体突然发生大面积滑坡,山下的政府机关学校建筑瞬间全部被山石埋没,而在丁字路口的人们也没有来得及躲闪,大概有三、四千人就遇难于此。温总理就是在这里敬献了一个花圈。所以,我们要对自然灾害对我们人类的威胁有足够的认识,虽然不像电影《2012》里那么恐怖,但至少有那么一段情景也比较像,当时的人们就看到大地像波浪一般抖动。我们学校里的一个老师地震时正在菜地浇水,地震把他震倒在地,站不起来,趴在地上,只看见地下的水哗哗地向上冒。以此可见当时的威力有多大。

所以,我们必须对自然灾害有足够的重视,虽然我们暂时无法预料它的发生,但是我们平时要注意防范,比如说我们把我们的建筑修牢固一点,特别是学校,能不能留几分钟时间让学生们逃生?我们能不能通过训练让我们的学生逃生时能够快一点?在我们受到大自然灾害的侵袭时,我们能不能在事前培训我们学生一些包扎伤口、人工呼吸等基本的救护常识?我们可不可以最大程度地用我们学到的知识保护自己?

90年代,曾有人提出了一种理念,叫“灾备”,即对未来将要发生的灾害,要有所准备,在没有经历过大自然灾害前,我们要想到这事。我们这些人啊,也是前年大地震才想到地震威力是如此之大!记者还问我,大地震到来时,你想过学生没有,我说,我脑袋一片空白,就好像世界末日到了一样,那时候你本能地想不了别的事情,自己都保护不了还想别人,那不可能,那一会儿过后,我马上反应过来:哎呀,完了,学校肯定坏了!

我们学校进行防灾演练的起因很简单,我最早并没有想到地震,我在5·12之前也没有遇到过大的地震,我考虑起因是我们学校一栋女生宿舍楼,那个楼修好之后,我才发现那栋楼逃生的出口太小,只有两米多,所以,我当时就搞了个消防演习,怕万一发生了火灾,我们那些小孩子从那么小的门口逃不出来。再者呢,我们这个地方经常停电,我们怕学生停电时,学生容易出现嬉戏起哄而造成踩踏事故等伤害,于是我们从这个方面考虑做些相应工作,组织我们的同学和老师进行演习,组织比较简单,最困难的事情是你怎么长期坚持下来的问题。很多很不起眼的小事情,只要我们把它坚持下去,做到底做到极致,那就会是件了不起的大事情。

我们为什么在这次地震起到了作用呢,就是我们平时坚持的结果。逃生是平时面对灾害时必不可少的手段,洪水要逃,山崩要逃,火灾要逃,都得依靠逃生手段。我们在起初演习的时候,也出现了许多问题,但是我们不断地改进方法并将演习持续坚持了下来,这样在5·12那天才发挥了效果,你想要是平时没有训练,肯定要出现伤亡。

记者我们也注意到,您这的楼道内都有分隔线,并用箭头指示着不同的行进方向,这是建楼时的原有设计,还是您的考虑?

叶志平这是我们自己搞的,花了好几万,原来那个教学楼里就有,我们用油漆画的,效果不太好,用不了多长时间,就磨掉了。现在的是我们用公路标识的技术做的。

我们学校里专门备有一辆汽车,停在特定的地方,插着车钥匙,随时准备应对学生出现紧急情况用车使用。过去没有车,我们都要租辆车放到那里供学校使用。

这次地震,我们发现建筑物倒塌是地震造成伤亡最主要原因,其次,在我们这种山区地形里,就是山体滑坡,比如北川在地震中死亡的人没有那么多,主要就是在山体滑坡时造成的伤亡。

对学生进行安全防灾教育,他们会把这些知识传播给他们的朋友、家人,这样就会体现出学校教育的辐射作用,如果一届一届地坚持下去,一批一批的学生走出去,这样就会产生多大的社会效应。即使这种技能一生都可能用不上,这也是现代人才必备的一种基本技能,即忧患意识。

对学生,我们提倡“珍爱生命,健康第一”,一些家长老是很在乎学生的成绩,我就认为,你应该多多关心自己的孩子是不是结交一些不三不四的人啊,上网啊,抽烟啊,这些要比成绩更重要。还有你的孩子健不健康啊,心理健康状况如何?留得青山在不愁没柴烧,对学生进行的安全教育不要把它落实在安全知识的教育上,安全教育要实践,要更多地掌握逃生技能。我这里的孩子都会用灭火器,我拿真正的现货教会他们,每个班发一两个。下课时,学生们都要把椅子归位,这些课桌间就会留出许多通道,现在这点已经成为学生的习惯了。

目前,我觉得一种风气不好,就是学校建筑的奢华趋向。花那么钱去修那些建筑是没有必要的。我认为,学校建筑最主要的是,中小学的面积要修够,因为小孩子天性爱打闹玩耍,现在学校面积太狭小,这都是重大的安全隐患。另外还有就是现在的学校将地面贴上瓷砖什么的,搞大的玻璃墙啊,我们这些都是要求不用的。我们以前使用过防盗门,结果地震时有老师在屋子里,情急下防盗门打不开了,最后翻窗户出来的。于是,这次之后,我们就将所有能换的门都换成木门。学校不能修成密封结构,搞得不看提示牌都跑不出去。学校就要求安全可靠,简洁实用。学校规模太大,很容易迷失方向,一时半会找不到出口。教学楼的楼梯间要修得宽大,最好修得通透,一眼看得到头,看得清楚、分明。

李寻、楚乔合著的“白酒三部曲”——《酒的中国地理》《中国白酒通解》《中国白酒配餐学》已经全部出齐,可登录“李寻的酒吧”公众号商城选择购买(,或者扫下面李寻老师助理朱剑、童康育的二维码联系进行购买,三本合一同时购买有优惠


点击进入李寻的酒吧商城购买

图书简介

《中国白酒配餐学》围绕“中国白酒配餐基本原理”“为酒选菜”“为菜选酒”三大主题的四十二个知识点,同步于国际餐酒搭配理论,以先进的食品科学为基础,通俗生动地讲解全国23个菜系餐酒搭配的实用案例;填补了中国白酒与美食搭配领域研究的空白,可作为广大白酒营销人员、餐厅主理人员拓展业务范围、提高业务水平的“教科书”,以及广大白酒与美食爱好者提升生活品质的餐饮美学读物。

《酒的中国地理——寻访佳酿生成的时空奥秘》于2019年由西北大学出版社出版,该书深受广大读者及白酒爱好者的关注,至今已重印四次。全书以文化地理为引导,一方面,沿大运河和诸多古道做空间分布的大线索梳理;另一方面,从文化认知的角度切入解读,全面探寻酒的自然地理、人文地理与历史文化。全书内容丰富,具趣味性、知识性,又不乏日常生活的真实感受。

《中国白酒通解》对中国白酒进行了系统、全面、专业、细致的解读,涵盖了以下七个方面的内容:中国白酒是什么;中国传统白酒工艺详解;简说酒精;新技术、新工艺、新型白酒;中国白酒的香型——自然地理条件、工艺、风味、品鉴;白酒市场解剖;李寻白酒品评法——供选酒师和消费者使用的白酒品评法。作者亲自走访了数百个白酒厂,通过艰辛的田野调查获得了第一手资料。全书资料丰富,见解独特,思想深刻,总结性和开创性兼具。同时,语言深入浅出,通俗易懂,适合各领域人士阅读,尤其是白酒酿造、经销、收藏品鉴人士案头必备的参考书。

扫描李寻老师助理二维码

加入李寻品酒学院酒友交流群

ad1 webp
ad2 webp
ad1 webp
ad2 web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