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为中级人民法院的法官,每日面对的不仅是错综复杂的法律关系,更是区域经济发展的脉动与社会矛盾的深层交织。案头堆积的卷宗背后,是企业的生死存亡、百姓的急难愁盼,更是高质量发展的时代命题。如何在裁判中兼顾效率与公正、刚性与温度,是我不断求索的课题。

守护公平正义,是法官的神圣职责,也是司法工作的生命线

每一个案件,无论大小,我都以严谨的态度对待,确保每一个裁判结果都经得起法律和时间的检验。在审理案件时,我仔细审查每一份证据,认真分析每一个法律关系,不放过任何一个可能影响公正的细节。因为我深知,对于当事人来说,他们在法庭上的这一次经历,可能就是他们对司法公正的全部认知。只有让人民群众在每一个司法案件中都感受到公平正义,我们的司法工作才有价值和意义。记得我审理的一个买卖合同纠纷案件,原告提起诉讼要求被告支付相应的货款,被告提交了一份微信聊天记录证明货款已付清,该记录中显示对方业务员认可已收取现金,双方货款已结清。针对该微信聊天记录,原告业务员出庭作证称,该信息系被告公司人员借用自己手机时,冒用其微信所发送,并陈述其当日发现后即已报警,且再次向对方发送了欠款及催款材料并催要货款。针对该起案件,我认真审查每一个案件细节,发现该业务员的陈述具有一定的合理性。因此,在庭审中,我主要针对该信息形成的过程及合理性等问题进行审查,因被告未能对上述问题作出合理解释,亦未提交其他证据佐证其以现金方式支付货款,故对被告的抗辩意见,我未予采信,依法维护了当事人的合法权益。

护航高质量发展,是司法工作在新时代的重要使命

在经济社会快速发展的今天,各类涉企案件不断涌现。在处理这些案件时,我始终坚持审慎、善意的司法理念。比如在我审理的涉及我市某新能源企业作为被告的一审案件中,原告申请冻结被告的多个银行账户,同时申请法院通过网络查控系统查控被告名下的银行存款、金融资产、房地产等财产。我接到申请后,因临近春节,如果贸然冻结其银行账户,可能会导致企业资金链断裂,面临停产甚至破产的风险,这不仅会对被告企业造成巨大打击,还可能影响到众多员工的生计以及上下游产业链的稳定。于是,我在充分保障原告合法权益的前提下,与原告多次就财产保全的必要性、采取保全措施后可能对原告债权最终实现的影响以及双方针对案涉纠纷是否有再次进行协商的可能性等问题与上诉人进行沟通。最后,在承办人的多次协调和沟通下,双方当事人自行和解,原告撤回起诉,最终以对双方企业生产经营最小影响的方式结案。这种审慎的司法态度,既能维护债权人的合法权益,又能助力企业在法治轨道上健康发展,为经济高质量发展营造良好的法治环境。

注重调解,一直是我审理案件过程中极为重视的环节

调解不仅能够快速化解矛盾,更能修复当事人之间的关系,达到法律效果与社会效果的有机统一。我审理的一起上市公司之间因对赌协议产生的股权回购纠纷案件,因本案标的较大,处理的结果将对双方当事人产生重大影响。如果直接判决,虽然能够依据法律条文给出一个结果,但可能会让双方的矛盾进一步激化,甚至影响到他们后续的经营发展。于是,我多次组织双方进行调解,耐心倾听他们的诉求,从法律规定、商业利益以及合作前景等多个角度为他们分析利弊。经过数轮艰苦的调解工作,双方最终达成了和解协议,不仅解决了当下的纠纷,还为未来可能的合作留下了空间。那一刻,我真切地感受到调解所蕴含的巨大力量,它就像一座桥梁,连接着当事人的利益诉求,也搭建起了社会和谐稳定的基石。

提高审判效率,也是我在工作中不懈追求的目标

时间,对于案件当事人而言,就是生命中最宝贵的财富。案件久拖不决,就像一把悬在当事人头顶的达摩克利斯之剑,会给他们带来无尽的困扰与巨大的损失。为了大幅缩短案件审理周期,我巧妙规划办案时间,严格把控案件立案到开庭、开庭到写审理报告、写审理报告到提交讨论、讨论到写判决书及送达判决书的时间间隔。所有案件,我都会在庭前做好充足的准备工作,精准锁定争议焦点,确保庭审像一场有条不紊的交响乐演出,高效有序地推进。同时,充分借助信息化手段这股强劲的东风,让办案效率实现质的飞跃。通过这些行之有效的措施,我承办的案件都能在法定审限内迅速审结,让当事人得以尽快从纠纷的泥沼中挣脱出来,重获生产、生活的安宁。

作为一名商事审判的法官,我们审理的是案件,影响的是行业,塑造的是规则。在高质量发展的征途上,司法不应只是纠纷的终点,更应成为社会进步的支点——用调解的温度消融对抗的坚冰,以保全的智慧平衡利益的天平,让效率的速度匹配创新的节奏,最终在“案结事了”的闭环中,书写公平正义的时代答卷。

ad1 webp
ad2 webp
ad1 webp
ad2 web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