来源:环球网
时下正值春耕农忙时节,靖边县新城的田野里一派热火朝天的景象。农民们在翻整土地时,意外发现了一块刻字石碑与一尊石狮。石碑和石狮表面覆满泥土,其中“环胜”二字仍清晰可辨。
经过县文史专家仔细辨认核实,确定这块石碑为新城堡西门楼题额碑。该石碑属明万历年间,质地为泥质红沙岩,长1.09米,高0.6米,厚0.13米。“环胜”取“团结就是力量,团结才能胜利”之意,左书“靖边兵备道睢阳李维翰”,距今已有430年。此外,同时出土的还有一尊北宋年间的石狮。至此,百年石碑重见天日,新城堡又添新文物。
据《靖边县志》记载,新城古为兀喇城。北宋年间,为抗击西夏,陕西经略副使范仲淹曾在此屯兵把守,并于1087年下令重修此城。明景泰四年(公元1453年),巡抚陆矩改筑城垣,俗名新城,靖边兵备道署、靖边卫同知署等官衙均设于此。成化年间,分巡陈宪佥在城南又拓建了一座城;嘉靖二十四年(1545)后,又在南关新筑一座城,名为新军营;嘉靖三十四年(1555),又在新军营外筑一座城,名为家丁营。此后,各座城连为一体。城四周有6座城门:北门名“威远”,南门名“来薰”,东门名“朝晖”,西门名“环胜”,南门右侧一小门名“便汲”,旧南门叫“中门”。
清雍正九年(公元1731年)改卫为县,首次设立靖边县,随即将卫署改为县署,儒学署、捕厅署、监狱、仓库等均设于此。同治六年(公元1867年),新城被甘肃回民起义军攻陷,衙署府库、民房店铺等全部被毁。八年(公元1869年),县衙移至镇靖,新城降为堡制。1935年解放,设立新城县;1942年,靖边县城由镇靖堡迁至张家畔,至今未变;1958年新城成立公社,1984年改设为乡。境内有黄花城、古荞麦城、好汉舌头、草草山、范文正公祠、秦明长城、新城文史展馆等遗址祠馆。(黄金梅 任宏 卢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