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买了件很性感的泳衣”
啊?仔细一听才明白95后朋友说的是“我买了双 鞋”。
我心说,city walk不就是走路,普通跑鞋不就降维打击了吗?专属city walk的,长什么样?
我一看,这不就是搭载了李宁过气技术的( On)吗?
不信你看看昂跑引以为傲的CloudTec和早年间滞销的李宁弧,不能说毫无二致吧,也可以说是一模一样。
昂跑这品牌我早就关注过,话说在2018/2019年的时候,因为工作关系,我研究了包括lululemon、Allbirds、HOKA ONE ONE、昂跑、泡泡玛特在内的一批新兴品牌,最终形成了后来《潮流:品牌引爆、出圈背后的秘密》一书的雏形。
当时没放昂跑案例,主要是昂跑固然是沿着“先入圈再出圈”的路径,但他运营策略像lululemon,出圈过程类似Allbirds的明星名人带动,入圈过程还有创始人的光环,再加上昂跑独特的李宁弧技术,我也就没放到书里。
万万没想到定价399-599元,强调“专业跑步性能”的李宁弧早已过气,相反动辄1200元起步的昂跑还真开拓了中国市场,一年就卖出了20亿。
区别在哪里?产品?渠道?
是上海,这个多元文化的大熔炉,聚集着中国密度最高的高净值人群,他们愿意为各种新奇特买单,甚至上海还开发出了自己的货币——沪币。1沪币=6人民币=25东北币。
上海存在一个经典的破圈增长路径:一个海外品牌,如果能在最洋气的上海扎根,就可以扩散到全国。昂跑就是沿着这条路径流行起来的。
01
被Nike嫌弃的产品创新
2019年底,昂跑中国的第一家门店在上海正式开张,当天用宋丹丹话说,那是“锣鼓喧天,鞭炮齐鸣,红旗招展,人山人海”。
这个创立刚9年的品牌,刚搞定了“网球天王”费德勒,在国际市场风头正劲。
提起昂跑,人们的第一印象,自然是他空心豆荚状的中底缓震技术。
而这个看家的技术原本是要想卖给Nike的。
按照昂跑自己的说法,热衷于改造训练鞋的瑞士铁人三项冠军伯恩哈特(Olivier Bernhard)偶然间收到了工程师朋友寄来的一双粘着几条花园软管的改造鞋。鞋子做工粗糙,但当他穿着这双鞋在午夜跑步时,同样产生了一种在云端漫步的感觉,甚至唤醒了对跑步的最初悸动。于是作为Nike签约运动员的伯恩哈特,向耐克兜售这个创意。
然后Nike直接say了个no,其实这事不能怪Nike,要我是Nike,我也拒绝,因为这个故事基本像素级复刻了Nike当家的气垫(AIR)技术,那个故事是:
曾经是跑步运动员、一直热衷跑鞋创新的Nike创始人菲尔·奈特因为试穿时产生了“腾空感觉”,接受了做工粗糙、带有一个诡异的加压囊、又大又重的气垫技术。
外人就算了,你作为Nike签约运动员,也腾空?这就好比樊哙突然有一天跟刘邦说自己也斩了条白蛇,刘邦会怎么想?不想办法收拾你,都算心慈手软了。
之后又连续几次遭遇拒绝后,伯恩哈特决定自己启动这个项目,经过来自瑞士苏黎世和越南胡志明市两地实验室的体育科学家、工程师、材料专家和设计师3年时间的改进,推出了CloudTec缓震技术。
2010年1月,昂跑在苏黎世正式诞生。品牌成立仅一个月后,尚在研发中的样鞋就获得了业内权威创新奖项——ISPO全球创新大赛大奖(ISPO BrandNew)。
客观说,CloudTec技术确实不错,独特造型也成为昂跑的视觉符号,但昂跑真正的流行还是靠两个名人,一个是创始人伯恩哈特,凭借其在长跑、铁人三项的影响力,昂跑先是进入长跑、越野圈、铁人三项圈,然后活下来的昂跑遇到了真正的贵人——“网球天王”费德勒。
2018年,刚结束与Nike长达24年合作的费德勒关注到了来自家乡瑞士的昂跑,主动抛出橄榄枝,邀请创始团队吃饭。结果昂跑来了个倒反天罡,非但不给费德勒钱,反而要费德勒给自己钱,投资昂跑。
万万没想到的是一年后,费德勒还真成了昂跑的“联合企业家”,并担任品牌形象代言人,属于是既站了台,还交了钱。
在费德勒财力和人力的支持下,昂跑开启了全球扩张,并将重点放在了亚太地区,特别是中国。万万没想到,昂跑一进中国就遇到了大问题。
2019年底,昂跑开出中国第一家门店,正准备大干一场,拳还没摩明白,掌还没擦清楚,就遇到了不可抗力。2020年,众所周知的原因,别说跑步了,出门都费劲。可昂跑还是找到了突破点,毕竟他们首站选在了上海。
02
上海“骗局”:把跑鞋包装成阶层跃迁的通行证
昂跑,一双跑鞋价格在1000-2600元,拳打耐克、阿迪,脚踢李宁、安踏,直指始祖鸟、限量版AJ。
这个坑,谁先踩?
上海人。
上海,全球高端品牌的“战略试验场”。
为什么仅占全国1.3%的人口,却能贡献全国一半的奢侈品消费规模?
因为上海复杂,充斥着追求文化需求的小众人群。
独特的石库门建筑、外滩历史街区与陆家嘴摩天楼形成“三色文化”碰撞,碰撞融合像枝条分叉般衍生出亚文化,亚文化继续碰撞融合再衍生出更小众的亚文化,让上海变成了多元文化的大熔炉。
再加上每平方公里超2000名可投资资产超千万人士高净值人群密度,奢侈品消费规模占全国半壁江山,660万年轻人以及超过93%的小红书、得物、B站渗透率。
产品是种子,用户是土壤。
任何产品,甭管多贵、多烂,只要找到适合他的小众人群,就能生根发芽。
泡泡玛特、Allbirds是这样,B站、小红书是这样,昂跑也是这样。
古龙说过,一个人的名字或许会起错,但他的外号一定不会被叫错。
昂跑,之所以被称为“跑步界的lululemon”,因为他真的极其关注社群,早期靠着伯恩哈特在长跑、铁人三项的影响力,吸引了一批硬核运动爱好者后,
昂跑用“On Run Club”全球社群平台(类似微信小程序),
用“Squad Races”(5公里城市跑)、“Run Your Local Mountain”(年度山地挑战赛)把这些人运营起来,
线上可以打卡、查线路,线下可以参赛。
进中国以后,昂跑直接把“Squad Races”模式引进来,首站就是上海。
昂跑先在上海设计多条融合历史街区与潮流地标的跑步路线,像徐汇滨江线串联西岸美术馆、龙美术馆,将跑步转化为“艺术漫游”;还有静安寺-南京西路路线则结合咖啡馆与买手店,打造“跑+逛”复合场景。
然后就是找人。
昂跑的用户是谁?解决这个问题,还是要先理解我在《潮流:品牌引爆、出圈背后的秘密》一书里反复提的“我们的衣食住行取决于其他人”。我们为什么买一辆车?一件衣服?一款手机?除了产品性能好,一个重要的因素是我们身边的人穿什么、用什么。
这个逻辑放在上海,就成了高端、洋气的东西对上海人有着强大的吸引力。什么是高端?高价!什么是洋气?外国人在用!最好是有名的外国人在用。
那还有什么比在国外本就有着独特的影响力,有费德勒的背书,以及超出竞品的价格更符合上海喜好的呢?更何况还有新奇特的城市跑,可以边跑步、边拍照、边在小红书晒健康的自我,这不是完美的击中小红书用户的喜好吗?
穿昂跑的Vivian话说:
穿昂跑拍照,小红书点赞量能翻倍。跑完吃brunch时,隔壁桌会偷看我的鞋。
于是经过线上线下的反复运营,结合本地跑步文化形成的“SquadRace团速赛”演变成了一种奇特的城市文化city walk,昂跑自然也就成了city walk的标配。
而这仅仅是上海,全国呢?
03
出圈:“骗”到全国
“我们的衣食住行取决于其他人。”
正如外国人影响上海人一样,其他一线城市的人想要享受精致生活,是不是要看看上海人是怎么吃喝玩乐的?全国一线城市都在喝元气森林、吃瑞士卷、玩city walk、穿昂跑,二三四五线城市会不会模仿学习?
出圈不是一个动作,而是一个连续的过程,就像一块落入水面的石头激起一波波涟漪、扰动整个水面一样。
昂跑就是那块石头,上海就是那个入水点。昂跑先占领上海,接着伴随着精致生活,开始从上海走向全国。
至于什么是空心豆荚中底缓震技术?他真的比Nike的气垫技术更好吗?他真的比国产各种超临界发泡技术更强吗?真相只有一个,产品是种子,用户是土壤,找到合适的土壤才能扎根发芽。
所以同样是孔洞缓震设计,为什么李宁弧没火起来?因为当年的李宁还在做产品,卖产品。而昂跑呢?他制造了一种骗局:把跑鞋包装成阶层跃迁的通行证。
当年轻人穿着昂跑"City Walk"时,他们买的不是缓震科技,而是一种幻觉:
我暂时还住不成静安寺老洋房,但至少能穿和住洋房的人同款的鞋。
这种幻觉,值1600元。
欢迎关注“ 杨泽l社交式增长 ”,我将一边分析牛人,一边以lululemon、Yeti冷藏箱、德祐湿厕纸、宝宝馋了为案例,分析如何在细分群体里寻找赚钱的机会。
杨泽是谁?
·《潮流:品牌引爆、出圈背后的秘密》、《产品冷启动》作者。
·就职过互联网大厂,曾负责脉脉、Totok等多个细分市场产品从0到1增长工作。
·资深品牌架构师。对外经贸大学、阿里巴巴UMIC课堂、36Kr Eclub特邀讲师。
·人人都是产品经理、虎嗅、techweb专栏作者,曾出版《精益营销第一课:产品冷启动》。
个人微信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