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标题:

全国劳动模范富肖艳:“天镇保姆”的“军师”

中青报·中青网记者 郭玉洁

过年了,北京客户寄来烟、酒、小吃。返工了,山西省大同市天镇县的保姆带回土鸡蛋、豆腐、野蘑菇等。作为“天镇保姆”背后的“军师”,富肖艳一直向这些走出农村、文化程度不高、心怀忐忑的保姆强调,她们和客户是平等、互惠的。她努力让劳动者的尊严扎下根来。

40岁的富肖艳是大同市总工会工匠学院家政服务分院(天镇县阳光职业培训学校)高级培训师,前不久获得了全国劳动模范称号。

2012年,28岁的富肖艳到北京做育儿保姆。2015年,她成为天镇县阳光职业培训学校培训师。当地市场需求小、距离北京近,学校输出的家政服务员以45岁至55岁的女性为主,大部分去了北京。

天镇县曾是山西省10个深度贫困县之一。在富肖艳记忆中,10年前,当地就业机会很少,中年妇女除了种地几乎没活干,单靠土地收入微薄,而且“当地人思想不是很超前,理念也不是很先进”。

当时,当地人觉得做保姆“丢人”。富肖艳到当地农村动员妇女外出务工做保姆,在一次村干部和村民面对面的交流中,有男人站起来,表示“穷死了也不做那个保姆”,也有子女认为,“说起来我妈是个保姆,就觉得很丢人”。

富肖艳和同事曾动员29人去北京做家政服务,买好了票出发时却只来了19人。

不过在富肖艳看来,最重要的是妇女自己怎么想,自身观念改变了,外界的声音都不是问题。一开始,大部分妇女心怀忐忑。但慢慢地有人开始转变观念,想出去闯一闯,突破一下自己,也有人需要赚钱,给孩子买房。有人说,自己第一次走出这个村,第一次坐火车,哪怕去天安门转一圈也知足了。

在阳光职业培训学校,显眼位置曾挂着“天镇保姆大学”的牌子。富肖艳想用这种方式提升学员的自信——“大学”两字会带来自豪感,让她们明白“我们也是社会上需要的人才”。

平等的意识还可以唤起同理心。富肖艳说,“客户也是把自己赚的钱挤出来一部分付给你,让你来照顾亲人,那你更要用爱心、真心去服务他们,尤其是老人和小孩”。

后来,“天镇保姆”成为全国知名劳务品牌。据统计,天镇县阳光职业培训学校已举办311期培训班,累计培训约4.15万人,帮助约3.25万名农村妇女在北京、天津等地签订用工合同,成功就业,人均年收入达8万多元。

富肖艳观察到,变化在这些妇女身上悄然发生。有人用做保姆赚的钱,给家里在县城买了房,有人给自己买了保险。改变还藏在她们的动作、语言、穿着上,有人变得自信、时髦。她们的眼界也变得开阔了,有30多名保姆跟随客户走出了国门。

2022年,大同市总工会工匠学院家政服务分院在天镇县阳光职业培训学校挂牌。2023年,分院又成功申报成为全国总工会家政就业技能培训试点。

这是一个专业度、技术含量越来越高的工作。分院培训师介绍,分院对学员的最低要求是掌握52项技能。富肖艳说,每一项技能都要练习26遍,换尿片、冲调奶粉、给病人翻身等所有技能均被量化考核。

“我们家政服务员也需要活到老、学到老。”富肖艳说,很多保姆刚开始不会用门禁、坐车坐到反方向,现在,学院要求她们都要学会打网约车、发送定位、网上购物,以及使用社交媒体、人工智能软件,持续学习。

这些年,富肖艳带领团队承接了中国劳动和社会保障科学研究院、中国人事科学研究院国家级家政重点课题研究,先后完成《家政服务企业发展模式研究》《家政服务员职业心理研究》等课题。

据2024年11月国家发展改革委新闻发布会上公布的数据,我国家政服务业市场规模已超万亿,从业人员超过3000万,但初步估算,我国家政用工缺口超过2000万。找个优秀的家政服务员,正成为越来越多家庭的刚需。

2025年4月底,富肖艳来北京参加全国劳动模范和先进工作者表彰大会。她说,这是她第一次在现场听乐团演奏国歌和国际歌,心潮澎湃,热血沸腾。她觉得这份荣誉不只属于自己。

来源:中国青年报

ad1 webp
ad2 webp
ad1 webp
ad2 web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