推动中小学科学教育高质量发展,是当前基础教育面临的重大课题。5月8—11日,中国教科院在广西南宁举办中小学科学教育研讨培训系列活动,充分发挥教育科研战线排头兵作用,协同各方力量推动中小学科学教育高质量发展。
中小学科学教育高质量发展工作交流会聚焦“科学教育高质量发展”核心议题展开深度研讨,全国科学教育实验区、实验校和中国教科院综合改革实验区的代表参加会议。中国教科院党委书记、院长李永智在讲话中指出,中小学阶段的科学教育对发展学生科学兴趣、形成科学观念、掌握科学方法、培育科学精神起着奠基作用。他以如何发挥好科学教育对国家战略的支点作用、如何做好“双减”背景下的科学教育加法、如何探索AI时代的科学教育新形态、如何处理科学教育与人文教育的关系等四个问题,启发与会人员的研讨交流。
中国教科院数字教育研究所所长曹培杰作了题为《科学教育试点改革之路》的专题报告。中国教科院课程教材研发中心副主任、教育科学出版社副总编刘灿介绍了教育科学出版社在推动中小学科学教育高质量发展方面的创新探索和全面解决方案。科学教育实验区、实验校的代表分别汇报了推进科学教育的典型案例和经验,浙江省宁波市鄞州区教育学院院长任洪作了点评分享。与会专家及代表围绕会议主题进行了深入探讨。中国教科院课程教材研发中心主任,教育科学出版社党委书记、社长郑豪杰作了会议总结并发起合作倡议,提出通过共建共享协作平台、产学研联合项目攻关、建立成果孵化和推广机制,在政策引领、专家指引下合力推动中小学科学教育高质量发展。
活动期间,2025年教科版小学科学教材全国培训会在南宁举行,来自20多个省份的省市级科学教研员和骨干教师500余人参加了培训。中国教科院专家组还赴广西壮族自治区教育厅、南宁市天桃实验学校(全国首批中小学科学教育实验校)等开展了科学教育专题调研。
本次研讨和培训活动不仅加深了教师对新课标和新教材的理解,为区域和学校推进科学教育提供了参考借鉴,也为全国科学教育工作者提供了一个学习、交流和提升的平台,有力推动了科学教育高质量发展。
撰稿 | 张叶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