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月12日消息,近日工业和信息化部近日就《汽车车门把手安全技术要求》强制性国家标准公开征求意见,拟对隐藏式车门把手的设计、安全性能进行规范。这是我国首次针对车门把手制定专项安全标准,意味着在汽车智能化浪潮中备受追捧的隐藏式设计,将迎来安全性与科技感的制约平衡。



隐藏式车门把手自特斯拉Model S引入后,逐渐衍生出按压式、电控式、触控式等多种形态。如今,隐藏式车门把手因造型简洁、能降低风阻提升续航,成为新能源汽车的“标配设计”。然而,其复杂的电控结构也衍生出多重隐患。现有隐藏式把手存在三大风险:车辆碰撞后控制系统瘫痪导致把手失效;电池断电后电动把手无法弹出;车体变形可能卡死机械结构。社交平台上,不少车主反映冬季把手冻结、误夹手指等问题,更有救援人员表示,事故现场常因把手失效延误破窗时机,一些“找不着、打不开”的吐槽也是屡见不鲜。

据了解,此次新国标拟划定安全红线,主要聚焦几大方向,如定义防夹标准,设立易于识别的应急标识,全系车型须保留物理解锁装置,防止电子系统故障导致锁死等。新规落地后,新势力品牌可能转向“半隐藏式”或集成触控反馈的把手方案,传统车企则强化物理结构的抗极端环境能力。

值得注意的是,标准特别强调“安全绝对优先”原则,当智能功能与基础安全冲突时,必须优先保障后者。这意味着部分车企为追求科技感采用的纯触控开门、无实体应急按键等设计可能会被禁止。

ad1 webp
ad2 webp
ad1 webp
ad2 web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