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夏正是徒步时。

——今天的编辑 彭主任

全世界都在广元剑阁徒步古蜀道,打卡有古代高速公路防护栏之称的拦马墙,挨着看沿路粗壮苍劲的古柏是1200年还是1500年。

趁五月天光晴好,微风不燥,我也去走了古蜀道。

只是初探,从清凉铺出发,沿着古蜀道的石板路徒步到普安镇中心的钟鼓楼,我走了约11公里。这,只占古蜀道长度的5.3%。


2025年4月底,最新公布的蜀道考古调查阶段性成果显示,现阶段共调查蜀道里程2073公里,沿线分布各类文物遗存1034处,新发现文物遗存297处。

作为中国古代官方建造时间最早、有两千多年历史的古驿道系统,蜀道并非只是一条道。子午道、荔枝道、米仓道、阴平道、祁山道、金牛道等,都是大蜀道的重要组成

从秦汉时期至明清时期,盘绕在秦岭和大巴山等崇山峻岭中的众多道路便连接起关中平原和四川盆地。巍巍蜀道上,古往今来的文人商贾,留下无比灿烂的诗篇和传奇。


○去年在四川博物院“雄关古道 经纬中华——大蜀道上的天地人与中国精神”特展上看到的蜀道线路图。

在千里之长的蜀道上追寻古人的踪迹,剑门关翠云廊早已是最成熟、最热门的地点之一。

不走寻常路,在交通通达性较好的前提下,想探索更原始、更生态的蜀道景观,广元剑阁县普安镇是难以绕开的重要节点

近两年,随徒步古蜀道的潮流渐起,川内各地,乃至陕西等省份的徒步爱好者汇聚普安,古蜀道上这座沉寂多年的千年古城又活力渐起。


出 发

五一假期的一天,上午11点刚到普安镇,收到了一条关于拦马墙当日客流预警公告的短信。游客超7000人,已达峰值,8个停车场500余个停车位全部停满,请游客朋友们合理规划行程。

本以为只是节假日火爆,当地人却说,时常都能收到客流预警的短信。以普安为原点,多条保存较为完好的古蜀道徒步路线让人慕名而来


官方推荐的徒步路线显示,其中一条往北,自普安经抄手铺、汉源桥、汉阳铺等。

另一条连接起柳沟镇,也是人气更旺的线路,沿途会经过始于明朝的清凉桥,《黑悟空》的取景地拦马墙,黄裳讲书台遗址等。

两条线路,完整的徒步距离,均为15公里左右。择其中一条线路,早上从成都出发,中午开始徒步,下午逛普安吃麻辣串,晚上回到成都,一日之内,轻松穿越千年,问题不大。




和大多数人一样,我第一次到普安,也选择去古蜀道拦马墙段徒步。交通有点辗转,首先,得到达剑阁县普安镇。

从成都东站出发,不赶最早一班的动车,时间也完全够用。既可坐9点10分发出的D1920次列车,到剑门关站下,而后转乘公交前往普安镇。也可选择8点49分发出的G3294次列车青川站,而后转车到普安。

无论是青川站还是剑门关站,到普安的公路交通距离,相差不大。两种大交通的乘车方案各有优劣。如果是坐到青川站下车,可快半小时到普安镇


出青川高铁站后,开往青川县竹园镇的班车会在车站外等候顾客,车费3元,10余分钟后即可抵达竹园汽车站。而后在竹园汽车站花11元购买一张前往普安镇的车票,刚好能赶上10点半汽车发车

此出行方案的缺点也很明显,车是黄色的四川乡村客运车,仅能够容纳10多位乘客,沿途随下随上。一旦乘车的老乡过多,没买到票,只能坐下一趟,或自行打车。




为了避免来回走重复路,在路途中看到不一样的风光,我选择的是这一出行方案,幸运的是没有遇到乘客已满的问题。

从剑门关站出来后,坐公交车到剑阁客运站,再从剑阁客运站坐直达普安的8路公交,是更稳当、更普遍的选择。两地同为剑阁县域,车更大,座位更多。

就算打车到普安,也更便利。


无论哪条线路,中午12点前,准能出现在普安镇上。

徒 步

因为要去徒步蜀道,很多人才第一次知道普安,知道普安是剑阁的老县城。自南北朝初年至21世纪初的1500多年里,普安一直都是郡、府、州、县的驻地

历史上,有名的剑州古城(又名剑阁古城)就在普安。2003年,剑阁县城才由普安迁往地势更为开阔、更有发展空间的下寺镇。


先逛普安镇,显然不是一个好主意。

趁着天色正好,赶紧和古蜀道对话。普安镇交通路和闻溪路的口子上,几个月前,刚刚开通的往返普安和凉山之间、前往拦马墙附近的公交总是在这里等客。

一旦座位坐满,司机便能发车,沿108国道,一路畅通地直达徒步点——凉山铺。


车停稳后,凉山铺出入口的指示牌映入眼帘,一只白色的小狗很有灵性地在古柏旁静候来往之人,此趟穿越千年的路程,已然正式到来。




铺,即古时驿站,具备供官员途中食宿、换马的场所功能。汉朝时,便有“十里一铺”的说法。凉山铺主街上,至今仍聚居有乡民。作为重要的补给点,街上数家牛肉馆子刚好可作为午餐的选择



从凉山铺到拦马墙之间,古柏并不算浓密,倒是能让人更直观地感受到近现代交通的变迁。20分钟的路程上,公路和古道纠缠,并非是纯古道。




错过了第一时间从凉山铺的水泥路踏上古道的入口,走出1公里左右,察觉到树林里徒步者的影子,我才意识到古道就在与公路平行的旁边,于是赶紧穿过灌木丛上到古道。树荫下,顿时清凉无比。



比起拦马墙徒步爱好者和游客的扎堆,凉山铺到拦马墙之间的石板道路和粗壮古柏,其实更有清幽静谧之感

但大多数人只会埋头赶路,顶多在古柏的保护牌上寻找确认,这么粗,它到底是多少岁?




成片的、超过千年的古木,实属罕见。古人会在途经蜀道的时候,好奇每一棵古柏的年龄吗?不确定。当今,初来乍到的徒步者对猜树龄这件事倒是精力旺盛

尤其是小孩,先远远地根据树的粗壮和形态猜测一个年龄,然后在看到保护牌上的年龄后,再发出大喊,“妈妈,快看,这棵是1500年!”

一路上,“一千XX年”成了听到的最高频的词。试试看到底几个人才能合抱住一棵古柏,成了最高频的动作。


古柏是千年古树。脚下的梯坎道路,也布满千年的痕迹。

比起现代道路,古代国家道路系统中的蜀道,要窄得多。但技术含量一点不低。

石板上留下的防止打滑的刻痕,防止马匹坠崖的“减速带”,为固定台阶石板而设计的门槛,供马匹等牲口饮水的马槽等,无不充满古人的智慧。





零星的传统民居就在古柏旁边,人与自然和谐相处。

因人为干涉的影响较小,此条线路尚保存着古拙的面貌。其中最精华的部分,必然是拦马墙到清凉桥之间的数公里




这条古柏护卫、绵延不绝的林荫大道上,古柏密度之高,树形之大,树冠之完整,依然呈现出蓬勃的生命力。自古以来,柏树就是“百木之长,多寿之木”。

在陕西宝鸡凤翔的秦公一号大墓出土的、堪称中国古代最早且等级最高的葬具——“黄肠题凑”,其正是用柏木堆叠制成,寓意着墓主人的尊贵地位。

秦始皇修包括蜀道在内的驰道时,他定下在道路旁遍植柏树的规矩,也是为彰显皇家威仪。

古柏,无疑成为了一个很好的文化载体,延续生长至今,从看见它的第一眼起,就令人心生敬畏。



找 吃

从凉山铺沿古蜀道走到普安,以平路和下坡路为主,更省力气省时间。和缓的道路,儿童、宠物也能无压力通行。李白“蜀道之难,难于上青天”的感叹,应当不是在这里发出。




过清凉桥后,一段将近2公里的水泥倒是有点枯燥。缓和的上坡,无高大的树木遮挡烈日。从徒步爱好者留下的记号处拐弯,才能再次踏上古道的石板。

来到州垭子,一段长下坡后,普安镇中心近在咫尺。1935年3月31日,红30军在徐向前、李先念的率领下西渡嘉陵江、激战火烧寺后,正是以迅雷不及掩耳之势占领了州垭子,由此而下,顺利袭取剑阁县城。



边走边拍边玩,由凉山铺到普安双剑村出入口,全程耗时3个半小时。沿古道的徒步告一段落,但直奔钟鼓楼,对普安的探索才刚刚开始。

普安城镇不大,地势有点像重庆,多单行道和坡道。



嘉陵江右岸支流——闻溪河,从普安流淌而过。

河东街、河西街分列河道两侧,建筑也多布局在河道两侧。枯水期,河床上裸露出巨大山石。汛期来临,遇上发大水,甚至会淹到钟鼓楼。



钟鼓楼是剑州古城最具标志性的建筑。其由明朝时期的剑州知州李壁主持修建,民国时期重建。

1944年,美国记者哈里森·福尔曼从重庆北上到延安进行采访。路过剑阁古城普安镇时,他曾为钟鼓楼等留下了珍贵的照片。

时至今日,钟鼓楼及其附近的瓦舍小楼、临街集市仍然最有老剑阁的味道



街巷之中,广元酸菜、剑阁豆腐,扎堆出现。徒步结束后的下午四点过,柴火饼的大门紧闭,提起结束一天的忙碌,自然是无法享用。

不必遗憾,东街一小区门口,自家做的、用老面发酵的包子热乎出街,食客扎堆购买。刚围上去凑热闹,惊了,除白菜包子、肉包子、豆腐包子等,竟然还有米包子



北方人吃面,南方人吃米,南北交界处的广元人,吃面包米。高矮买了一个,咬开后,一口吃了包子和炒饭。碳水包碳水,辣味炒饭的馅儿,颗粒分明,扎实到无以复加

极具地方特色、颇为小众的米包子,并不是所有广元地区都流行,它只在剑阁等地常见。米包子比普通包子更经饿,更易于储存。

爬坡上坎走古道,米包子大概是更适合广元人的干粮



广元人似乎总有巧手将大米吃出花样,除米包子,随处还可见米豆腐。大米磨浆蒸煮而成,垫上桑叶后包装。口感类似凉粉,碱味偏重,也是当地人的酷爱。


慕名到河边吃苏氏麻辣串,本地人落座后,头一样素菜,十有八九,叫的都是米豆腐。

苏氏麻辣串,普安麻辣串的两大巨头之一,(另一家是麻辣坊剑阁串串,)开了几十年,狭小且隐蔽的店铺内,总是挤满熟客


大姐一人坐在炉边,似有三头六臂,招呼客人,帮忙煮菜……菜品全都围在大姐身旁,只能她拿。顾客张嘴报出几串肥肠,几串腰片,几串牛肉……而后,等待投喂即可。

最绝的是,大姐从来不拿本子记录点单,算账时清楚报出所点数量和种类。第一次来的人都很震惊,记性怎么能如此之好。



麻辣串有点类似成都老式的麻辣烫,香气味道更为浓郁。

腰片必点,大片且嫩气,几乎没有腥味。牛肉很新鲜,肥肠没烫一会儿,已是软烂Q弹。最绝的荤菜,属鳝鱼,12元一串,一串就是一整根,连头带尾





同样一整根的,还有四季豆。串法省事快捷,极强的视觉冲击力,让人食欲大开。

所有的串儿烫好后裹上辣椒面,还得轻轻在煮锅里沾上少许原汤。当真是又麻又辣又烫。


钟鼓楼附近的菜市场,偶遇到的面花,是又一种令人诧异的地方美味。

摊主大姐行云流水的动作,如同用手洒水一般,将一瓢稀稠的面糊泼甩到饼档上,总会令初来者驻足观看。


不一会儿,便形成一张微微泛黄、带有意境的饼网。面花从饼铛上开出,薄薄一张,按分量售卖。如何食用?拿回家后,以广元酸菜炒面花,堪称一绝。





徒步古蜀道,以普安众多本土美味收官。如果当天往返,实行夏时令期间,在下午6点半坐上最后一班由普安发完剑阁汽车站的公交即可

汽车飞奔,几乎不停站,不用担心赶不上晚上8点6分由剑门关站开往成都东的D19487次列车。

一旦错过离开普安的公交车,依然只能打车或拼车前往剑门关高铁站。


如果想继续徒步普安到汉阳铺这条线路,也可以选择在普安小住一晚。一趟行程,两天时间,探索两条古道。据说,普安到汉阳铺人更少、景更优,古柏古道的连续性更好。找个时间,我要去徒步这一段。

就在还在进行中的第四次全国文物普查期间,连接起剑州古城和阆中古城的剑阆道,专家们的诸多新发现也引起徒步爱好者的关注。

其中,“徐家陔到文林铺这一段长达19.61公里的古道保存较好,其路面较为原始。”假以时日,从普安这座入选了四川省首批历史文化名城的小城出发,又有得古道走了。



今日编辑 | 彭主任

本文系谈资“成都Big榜”官方稿件

未经授权,不得转载文章、不得使用文中图片

否则将追究法律责任


拍不完画不完的柏





ad1 webp
ad2 webp
ad1 webp
ad2 web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