年初的U20亚洲杯还历历在目,彼时中国国青虽然没进四强,但踢出来的那股精气神,真是让人眼前一亮,久尔杰维奇的战术和换血给这支青年军带来了新气象,球迷们一度眼含热泪地高喊:“看到了未来,结果三个月过去,国青的希望之星们现在怎么样了呢,是不是都像王钰栋一样一飞冲天了,其实答案没那么简单,甚至可以说有点扎心。
先说表现出彩的那一拨,贺一然、杨希、蒯纪闻、毛伟杰、朱鹏宇、刘诚宇和王钰栋,这些名字球迷现在都不陌生了,左路铁闸贺一然在长春亚泰已经是常规主力了,杨希在青岛西海岸直接抢了老大哥张呈栋的饭碗,蒯纪闻在海港虽然还没进球,但已经被球迷和媒体捧成了新星,毛伟杰伤病不断但也能在英博占主力,朱鹏宇在大连英博都能把外援卡兰加摁在板凳上,刘诚宇在申花连场进球,王钰栋更不用说,11场8球,一跃成了射手榜头部,还直接进了国足,这一批真的是要人有人人,要数据有数据,甚至有的还自带流量体质,微博上各种高光集锦都快刷屏了。
但镜头一转,和他们同场竞技、当时同样被看作希望之星的山东泰山七将,近况却有点让人“破防,王昊斌、齐千程、刘骐玮、彭啸、陈泽仕、史松宸、依木兰,七个人里有五个是当时国青铁打的主力,放在那场亚洲杯上,表现也都不虚王钰栋刘诚宇这些风头正劲的队友,可一到赛季开始,画风就变了,王昊斌和齐千程只能在中乙刷数据,刘骐玮虽然是门将主力,但也只能在B队打拼,彭啸、陈泽仕、依木兰同样是注册了一线队,结果一个没得跟一队训练,一个只在中乙混迹,依木兰还刚踢三场就伤了,史松宸更尴尬,明明是国青队长核心,结果在中超出场寥寥,还不是主业位置,表现也被批评得体无完肤。
问题来了,为什么三个月前还并肩作战、旗鼓相当的队友,如今会出现这么极端的分化,难道真的是“有人天赋异禀,有人命苦天生当绿叶,还是说,山东泰山这批球员被体系或者环境耽误了,外部因素到底有多大影响。
其实看数据很清楚,泰山七将并非实力不够,像史松宸、依木兰、彭啸、陈泽仕这些人,在国青绝对不是混子,战术执行、球场嗅觉、临场决断都拿得出手,亚洲杯上不是没高光镜头,很多球迷还记得史松宸的带队防守,依木兰的中场梳理,彭啸的关键拦截,陈泽仕的攻防转换,这些细节不是靠运气刷出来的,可到了俱乐部,资源分配、上场机会、教练偏好、队内竞争——每一项都能拉开差距,王钰栋们在中超一线队直接顶上,泰山七子却只能在中乙兜兜转转,甚至有的连替补席都上不去,这就是现实。
说到底,职业队的选拔本来就不讲道理,讲究的就是“适者生存,你在青年队再亮眼,到了俱乐部,位置被外援占着,教练看重老将,管理层怕用新人丢分,球员自己不够狠,哪一环掉链子都能彻底边缘化,球迷们可能觉得“让他们多打几场,迟早能踢出来,但现实就是这点机会都不给你,王钰栋们能踢,是因为赶上了机会窗口,自己又顶住了,中超有多少天才小将一轮一轮地被消耗掉,谁还记得,上一波希望之星现在混成什么样了。
此情此景,不禁让人唏嘘,山东泰山这七人,真不是不够努力,也不是能力差到不能用,更多是被体系的“内卷消磨了锐气,教练组也许有自己的难处,但对年轻人来说,最怕的不是失误,是连试错的机会都没有,机会窗口一旦错过,足球世界可不会等你,想靠“天赋说话,现实会直接一巴掌拍醒你,球迷当然心疼,毕竟谁不想看到更多本土新星在中超闪耀,可等你真要摆烂混乙级,谁又会记得你曾是国青主力。
当然,这也不是泰山队独有的问题,中国足球整体的“新陈代谢一直存在卡壳,青训到职业的鸿沟,很多人都掉进去了,业内也在讨论怎么给年轻人更多机会,但体制、成绩压力、外援政策、教练组用人习惯,这些都没法一夜之间改变,谁都不想自己的青春拿去陪跑,可“步步跟不上的现实摆在这儿,不服不行。
展望未来,如果说谁还能破局,我倒觉得,还是得看球员自己能不能咬牙顶住,把“板凳当成磨刀石,把中乙踢成练兵场,等到那一刻机会来临,能一脚踢出名堂,谁说不能复制王钰栋的奇迹呢,别忘了,球场从来不会骗努力的人,关键是你得熬得住,扛得下,不要让天赋被岁月消耗殆尽。
说到底,王钰栋们的风光值得点赞,但泰山七子的沉寂更值得所有中国足球人反思,别让“希望之星变成一次性的流星,更别让“内卷成了年轻人再也翻不过去的天堑,留给中国足球的窗口期,从来都不多,抓住机会,别让遗憾一遍遍上演,这才是真正的胜利。
#王钰栋 #山东泰山七将 #国青希望之星 #中超内卷 #青训困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