苯巴比妥注射液在临床中应用广泛,具有镇静、催眠、抗惊厥、抗癫痫等多种作用。然而,在实际使用过程中存在诸多操作误区和问题,可能影响其治疗效果,甚至可能给患者带来安全隐患。下面将对苯巴比妥注射液的临床应用进行详细剖析。
一、苯巴比妥注射液的基本特性
苯巴比妥微溶于水,其注射液一般为钠盐形式,以增加溶解度。这种特性使得在配制和使用过程中需格外注意。
由于其化学结构的特点,苯巴比妥具有一定的脂溶性,能够透过血脑屏障,发挥中枢神经系统抑制作用。但也正因如此,在使用时要谨慎控制剂量,以免对中枢神经系统产生过度抑制。
二、常见应用误区
(一)给药途径选择不当
1.静脉注射速度过快:苯巴比妥对中枢神经系统和心血管系统有抑制作用,快速静脉注射可能导致呼吸抑制、血压骤降、心律失常等严重不良反应,危及患者生命。例如,在一些急诊抢救癫痫持续状态患者时,为了尽快控制症状,未严格把控注射速度,就容易引发上述风险。
2.不恰当的肌肉注射:虽然苯巴比妥可以肌肉注射,但并非所有情况都适合。肌肉注射吸收相对缓慢,在需要快速起效的紧急情况下(如严重惊厥发作),肌肉注射可能无法及时控制症状。而且,反复在同一部位肌肉注射,可能导致局部肌肉组织损伤、硬结形成,影响药物吸收和患者舒适度。
(二)剂量使用不准确
1.忽视个体差异:不同年龄、体重、身体状况的患者对苯巴比妥的耐受性和代谢能力不同。在临床用药时,有些医生未充分考虑这些因素,采用“一刀切”的剂量,导致部分患者药物剂量不足,治疗效果不佳;而部分患者则因剂量过大出现中毒症状,如嗜睡、昏迷、呼吸抑制等。比如老年患者和肝肾功能不全患者,其药物代谢能力下降,若按照常规剂量用药,很容易发生药物蓄积中毒。
2.频繁调整剂量:在治疗过程中,一些医生看到患者症状未立即缓解,就频繁调整苯巴比妥的剂量。这种做法可能破坏药物在体内的稳态,增加不良反应发生的风险。而且,频繁调整剂量也不利于观察药物的真实疗效,影响后续治疗方案的制定。
(三)药物相互作用忽视
苯巴比妥是肝药酶诱导剂,能加速多种药物的代谢。在联合用药时,如果医生未充分了解药物相互作用,可能导致其他药物疗效降低。例如,与口服避孕药同时使用时,会加速避孕药的代谢,降低避孕效果,使患者面临意外怀孕的风险;与抗凝血药合用时,会加快抗凝血药的代谢,削弱抗凝作用,增加血栓形成的可能性。
三、规范使用方法
(一)给药途径规范
1.静脉注射:静脉注射适用于需要快速发挥药效的情况,如癫痫持续状态、严重惊厥发作等。给药时应缓慢注射,速度一般控制在每分钟不超过 60 mg。同时,在注射过程中要密切监测患者的生命体征,包括呼吸、心率、血压等,一旦出现异常,应立即停止注射,并采取相应的抢救措施。
2.肌肉注射:肌肉注射适用于不需要快速起效,或静脉注射困难的患者。注射部位应选择肌肉丰厚、无大血管和神经通过的部位,如臀大肌外上象限。每次注射应更换部位,避免在同一部位反复注射。注射后要注意观察患者局部有无红肿、疼痛、硬结等情况,如有异常应及时处理。
(二)剂量调整规范
1.依据个体情况调整:在确定苯巴比妥剂量时,要综合考虑患者的年龄、体重、肝肾功能、病情严重程度等因素。对于儿童,应根据体重精确计算剂量;对于老年人和肝肾功能不全患者,应适当减少剂量,并加强药物监测。例如,儿童使用苯巴比妥治疗癫痫时,一般初始剂量为每日3~5 mg/kg,分2~3次给药;而老年患者或肝肾功能不全患者,起始剂量应减半,后续根据病情和药物监测结果逐渐调整剂量。
2.遵循用药疗程:苯巴比妥治疗疾病时,应遵循一定的用药疗程,不可随意增减剂量或停药。在癫痫治疗中,通常需要持续用药一段时间,待病情稳定后,再根据医生的建议逐渐减量。突然停药可能导致癫痫发作反跳,加重病情。
(三)联合用药规范
在联合使用苯巴比妥与其他药物时,医生应详细了解药物相互作用情况。如果必须联用可能发生相互作用的药物,应加强对患者的监测,及时调整药物剂量。例如,当与肝药酶诱导作用敏感的药物联用时,要适当增加这些药物的剂量,并密切观察疗效;同时,告知患者可能出现的药物不良反应,如发现异常及时就医。
参考文献
王天有,申昆玲,沈颖(主编).诸福棠实用儿科学:全两册[M].第9版. 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22. ISBN:9787117329040.
中华医学会儿科学分会神经学组.新生儿惊厥诊断与治疗专家共识(2022年版)[J]. 中华儿科杂志, 2022,60(5):401-406.
国家药品监督管理局. 苯巴比妥片说明书 [S/OL]. (2020-05-12) [2023-08-20].
华润双鹤药业股份有限公司.苯巴比妥注射液说明书[S/OL].2021年修订版.北京: 华润双鹤药业股份有限公司,2021.[2023-08-2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