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科技创新版图中,全国重点实验室已成为孕育重大原始创新、推动学科领域发展和解决国家重大需求的“主力军”。

今年1月,国家科技管理信息系统公共服务平台发布《关于公布2024年度全国重点实验室重组结果和专家咨询评议意见的通知》,2024年度全国重点实验室重组工作已完成。据公开渠道不完全汇总,已有超440家全国重点实验室获批或重组完成。

随后,浙江农林大学、燕山大学、中南林业科技大学、华东交通大学、江汉大学、内蒙古农业大学等多所高校召开全国重点实验室建设启动会、推进会、学术委员会成立大会……全国重点实验室的建设进入“快车道”。


森林食物资源挖掘与利用全国重点实验室正式启动(图源:浙江农林大学)

破局重组,从“国重”到“全重”

自1984年启动建设以来,国家重点实验室已经走过了40个年头,不仅在地理空间上实现对省级行政单位的全覆盖,规模体量不断壮大,同时,通过围绕国家重大工程建设需求,取得一批重大原创性成果,逐步实现了在若干领域由“跟跑”向“并跑”和“领跑”的转变。

2017年,科技部、财政部、国家发改委联合印发《国家科技创新基地优化整合方案》,提出重新统筹布局国家重点实验室。一直到2025年初,这场已历时6年的实验室运行体制改革,稳步推进。

由“破”到“立”,我国科技创新体系的调整方式与建设路径,也日益清晰。

近60所“双非”,成功获批

重组后的全国重点实验室,最大的不同是什么?兰州大学草种创新与草地农业生态系统全国重点实验室主任贺金生认为“不需要做全优生,但要做单项冠军,必须有独门绝技。”

全国重点实验室一般由几家高校、科研机构或企业共同组建,汇聚着各学科领域最顶尖的力量,但无论是新建还是重组,门槛都很高。例如,根据遴选规则,在原省部共建的国家重点实验室中,仅有30%的实验室能通过审核筛选。想要成功获批,特色二字极其关键。

从公开信息来看,作为实验室牵头或参与共建的高校,绝大多数是“双一流”高校。不过在激烈竞争中,也有不少非“双一流”高校突出重围,凭借在学科领域深厚的根基和强劲的科研实力申报成功,这也意味着学校拥有了冲击新一轮“双一流”的关键支撑。


据不完全统计,截至2025年4月28日,有57所非“双一流”高校获批全国重点实验室。

其中,深圳大学获批5家,不愧为“最强双非”。安徽理工大学、福建农林大学、河南科技大学、湖南农业大学、空军工程大学、齐鲁工业大学、首都医科大学、温州医科大学、燕山大学、长沙理工大学、浙江工业大学、中北大学等高校,均获批2家全重实验室。

此外,多所高校在全国重点实验室上实现“零”的突破。由施一公院士领衔,依托西湖大学建设的遗传物质表达与重构全国重点实验室,于2025年获批新建。河南师范大学获批的抗病毒性传染病创新药物全国重点实验室,是河南省高校牵头建设的第一个全国重点实验室。

实力“双非”崭露锋芒

截至目前,“双非”中拥有最多全重实验室的深圳大学,仅土木工程这一个学科,就获批了3个全国重点实验室。在强大科研平台的支撑下,深地工程智能建造与健康运维全国重点实验室主任谢和平院士带领团队,成功研制全球首套深部岩石原位保真取芯及测试系统,首次牵头获批面向2030国家深地重大专项项目;极端环境岩土和隧道工程智能建养全国重点实验室主任陈湘生院士领衔研发了世界最大矩形顶管机;射频异质异构集成全国重点实验室牵头获得国家科技进步一等奖1项……深大用实力证明,“双非”高校也能不断突破“卡脖子”难题。

唯一拥有两个全国重点实验室的省属高校安徽理工大学,牵头重组的煤炭无人化开采数智技术全国重点实验室于去年获批,开创了煤矿智能精准开采理论与技术,成功建设了国家首个5G智慧矿山示范基地。由袁亮院士担任主任的深部煤炭安全开采与环境保护全国重点实验室,承担国家级项目79项,取得了深部强突煤层群水平井区域瓦斯治理等系列创新成果,为学校创建一流学科和特色鲜明的高水平大学提供了坚定信心。


图源:安徽理工大学

作为山东省高水平大学“冲一流”建设高校,齐鲁工业大学依托传统优势学科轻工技术与工程获批绿色造纸与资源循环全国重点实验室,将关键技术推广到生产线,助力传统纸产品的升级。依托新兴强势学科海洋技术,获批海洋动力-物理环境与智能感知全国重点实验室,为推进海洋传感器技术与仪器、海洋大数据及信息处理等多项技术突破,贡献力量。

领域唯一彰显特色

备受关注的燕山大学在国家级大平台建设上,也收获累累。今年1月重组的亚稳材料全国重点实验室,是目前国际上唯一专门从事亚稳材料研究的学术机构。实验室主任刘日平在2023年当选中国工程院院士,实验室成果连年入选“中国高等学校十大科技进展”、以唯一通讯单位在Nature正刊发表论文、获批河北首个国家基础科学中心项目、合成出世界最硬的金刚石块材.....燕大冲刺“双一流”建设,更有底气。

由江汉大学牵头的精细爆破全国重点实验室,是我国民用工程爆破领域唯一的全国重点实验室,先后获批国家重点研发计划课题和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220余项,承担科研项目经费3.6亿元,重大技术服务项目经费近20亿元,推动我国从“爆破大国”迈向“爆破强国”。


图源:江汉大学

今年2月刚召开建设启动会的山区土木工程安全与韧性全国重点实验室,是由华东交通大学牵头的,我国山区土木工程安全与韧性研究领域唯一的全国重点实验室。将聚焦生态与智能材料、防灾与韧性提升等关键科技问题,为山区土木工程产业转型升级提供科技支撑。

在农业领域,从粮食品种的改良,到种猪品种的培育,农林类高校依托全国重点实验,为农业强国保驾护航。

江西农业大学拥有猪遗传改良与种质创新全国重点实验室,是江西首个独立组建的全国重点实验室,也是全国生猪领域唯一全国重点实验室。由中南林业科技大学共建的木本油料资源利用全国重点实验室,历经5年攻坚,在吴义强院士领衔以及46位国家级人才的支撑下,成为我国木本油料领域唯一的国家战略科技力量。山东农业大学的小麦育种全国重点实验室,整合8个国家及省部级科研创新平台重组,是我国唯一聚焦小麦育种领域的全国重点实验室。

作为国家科技创新的重要载体,一批新的全国重点实验室正以全新的面貌,全力崛起,期待高校能以全国重点实验室为依托,为国家科技发展贡献更多力量。

ad1 webp
ad2 webp
ad1 webp
ad2 webp